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语读书笔记编辑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论语读书笔记编辑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9
约2万字
约36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读书笔记编辑精选.docx

论语读书笔记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话,全书共二十篇,该书比较忠实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其实,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论语的篇章,比如《论语》的.学习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其意思是,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这是《论语》第一篇第一段,表达了孔子人生理想的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所有人人生的三个要务,人要学习,以致终生学习,以学为快乐之事;人要交友处世,以人和为乐事,人要自知自立,不奢求与外。“学而时习之”第一个“学”指的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做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现在仔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比如历史人物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本里学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的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练,是很难形成的。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做斗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所以说孔子的心态和气度是非凡博大的啊!因此,《论语》开篇的这几句话,就很是意义深刻,不是简单的读书学习这么简单,而是讲如何学做人,如何做学问。学而时习,与朋友共,不为人知而不愠,就能不断增进美德,开启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滋养,思维得以拓展。这样一来就会踏上真正的心智成熟之路,进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因此,此书每个章节都值得反复研读,反复学习。论语读书笔记2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的确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一、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如果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很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非常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结构、层次也不清楚。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则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则全可忘。……故孔子毕生……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读书笔记编辑精选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