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有近视眼,而许多老人,患有远视眼.参照下面两图,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2、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把水加热至沸腾,并能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空气 B.实验过程中,壶里的水不断汽化 C.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是由于水的汽化形成的 D.水沸腾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就是水沸腾的准确温度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与L2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亮,一盏灯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4、“共享单车”低碳环保,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假日期间,小强和爸爸决定骑单车外出游玩,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是凹透镜 C.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 D.骑行时,小强看见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5、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下列关于瓶内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仍为m、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B.质量变为、体积变为、密度仍为ρ C.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D.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变为 6、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 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或底 C.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 D.使用体温计前,一般应先用力向下甩几下 7、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8、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km/h B.学校100m短跑记录是13min C.重庆主城的气温最低可达到-40℃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550g 10、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期末考试,各学校的考务安排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调节广播音量,就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D.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 12、有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0g、256g、800g,体积分别为24cm3、32cm3、100cm3;其中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是球_____,该金属的密度是_____kg/m3。 13、如图所示,是盘山公路拐弯处安装的镜子,它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观察视野,这种镜子是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矫正视力会用到镜片,近视眼镜所用的镜片是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4、下表是15℃时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其中声音在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会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质空气水尼龙冰松木水泥铁速度(m/s)340150026003230323048005200 15、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物距,_____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时,装置如图甲。 (1)如果有

曾琪****是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