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重庆綦江南川巴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质量相等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有体积均为400cm2的长方体物块A、B,己知物块B的密度为0.25×103kg/m3,现用细线将A、B两物块分别与天花板和容器底部相连,使其部分浸入水中,如图甲、乙所示,此时物块A、B均有体积露出水面,且细线的拉力均为F,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N B.物体A的密度为1.25g/cm3 C.甲、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量相等 D.放入物体后,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2、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 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 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一款5G手机的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其中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 A.导体 B.半导体 C.超导体 D.绝缘体 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6、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米 C.千克 D.米/秒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C.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强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8、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9、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人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0、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 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产生的;图乙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____。 12、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某种昆仲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子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人类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3、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14、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或手机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需要佩戴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5、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有关。如图所示,是两个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图。由图可以判断甲、乙的_____不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是用图甲凸透镜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像,根据成像特点可知生活中的______(填“放大镜”“投

努力****元恺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