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石屏县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深度预测试卷完整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性,如果供大于求,薪酬水平可以()一些。 A.高 B.低 C.提高 D.升 【正确答案】:B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我国的最低就业年龄为()周岁。 A.15 B.16 C.17 D.18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我国的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某些特殊行业需招用16周岁以下的少年,必须经劳动部门批准。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进入实质性培训工作的第一步是()。 A.实施培训 B.需求分析 C.编制培训计划 D.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教学设计是进入实质性培训工作的第一步。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设计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找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 A.水平比较法 B.横向比较法 C.纵向比较法 D.目标比较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①目标比较法:将考评期间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找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②水平比较法:将考评期间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工作业绩进行比较的方法;③横向比较法:为了查找工作绩效上的差距与不足,还可以在各个部门或单位之间、各个下属成员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以发现组织与下属员工工作绩效实际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一般来说,招聘体检应()进行。 A.在所有筛选方式使用之前 B.随时 C.在所有筛选方法使用之后 D.与筛选方法同步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招聘体检应在所有筛选方法使用之后进行。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合同中,法定条款不包括() A.合同期限 B.工作内容 C.保密事项 D.劳动报酬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法定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特点的是() A.它是一种双务关系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D.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正确答案】:D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由调查人员对一名员工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是()。 A.个人岗位写实 B.自我岗位写实 C.工作岗位写实 D.特殊岗位写实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岗位写实的种类。个人岗位写实即由调查人员对一名员工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A.劳动力参与率 B.劳动力周期 C.劳动力需求 D.劳动力供给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李某和单位签订了一个劳动合同,单位要求试用期限为三个月,这个规定()。 A.是对的 B.李某必须遵守 C.是不对的 D.不可以协商?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试用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相互了解、选择丽约定的考察期,当事人分别用于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所介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依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李某所在单位要求试用期限为三个月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中有关试用期的条款当事人双方是可以协商的。?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家庭关系包括了()。 A.夫妻和睦 B.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C.邻里关系 D.尊老爱幼 【正确答案】:B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是指()。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事实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

书生****m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