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答题技巧 第一篇:2012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答题技巧2012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答题技巧(2011-07-1514:54:46)转载标签:分类:共享资料教育新闻学答题比较讲究逻辑性和理论的完整性,所以希望你答题的时候能够思路清晰,要有条理。我不知道题干有没有描述事件本身,如果没有的话,首先就要把事件的大致经过要描述一下,道清事件的原尾。下面就开始分析了,从新闻传播学角度上来说,华南虎事件经历了几个过程,你要结合理论分别阐述。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大体是谈这个事件的,在这里结合论文谈一下答题技巧吧首先是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你可以说是对媒体的议程设置(说一下理论吧);之后是从媒体的议程向公共议程的过渡,也就是从传统媒体的报道转向了网络媒体(媒体的转移、议程的转移);然后就是网络出现了争议,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作用,网络上不断提出质疑,传统媒体去采访论证、回答,然后再回到网络上的再次质疑,传统媒体再次论证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网络媒体提供给公民足够的话语权,还有就是政府官员、老百姓等都通过博客等方式解释、提问、质疑、呼吁等等,让网络和传统媒体一起成为了公共舆论形成的战场,你可以从传播学角度和新闻学角度详细谈一下;还有就是公共舆论对事件进程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舆论对他的推动作用。其中的理论大致有:1.议程设置2.舆论3.市民空间4.网络传媒优缺点5.结合谈一下弥尔顿的新闻自由思想6.公民话语权的给予7.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8.新媒体等,还有很多可以理论都可以往上面套,你可以再思考一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公民新闻”这个概念,如果你的新闻论文看的比较多,应该知道这个吧。主要说的是传播者不仅报道新闻事实,还广泛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影响公共舆论与决策的过程。如果你在答题中结合华南虎事件和网络媒体谈这个理论,应该能加分吧。之后就是结合热点新闻了,你可以结合网络最近的热点事件,很多都是网络媒体和事件的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些,答题的时候引用这些事件,并且结合这个和华南虎事件作比较,这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多多思考一下,就会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第二篇: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你需要有的6个新观念2010-07-1423:08:09来源:传媒人网作者:冉冉【大中小】关注度:5084评论:5条编者: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们,也许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的复习和发展,专业课复习中,你需要有新的观念为指导来拓展视野,传媒人网资深版主冉冉以四川大学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学习中你应该有的6个新观念,希望这篇文章会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1、不要再迷信那十一本参考书,如果我现在重新复习的话,我宁愿多看点原著,如《消费社会》《理解媒介》《做新闻》等等。。读原著远比那些二三手资料来的直接,而且更能了解其愿意。书读多了,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导论”“教程”之类的东东抄袭得那叫个不完整啊。2、考研的重点并不在于你是否适合背书,更多的在于是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独特性,以及你是否有做学术的潜力。也就是说,你很难在现在的史论和业务卷子里找到诸如“党的喉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等等的字眼或出题方式了。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非“中国”这个偶然。3、角度和观点的创新。我只是说新闻这边的哈,传播怎么样我不清楚。川大业务每年考评论是必然。“现在新闻的竞争就是观点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能否会写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评论是区别于“新闻民工”与“新闻人”的关键。因此,重视新闻评论写作吧。(编者:大家可以将写的文章在传媒人论坛交流,会有版主和热心会员给你指出问题所在。)4、不要为你跨专业的身份自卑。新闻这个行当,就需要杂家,就需要综合知识背景。因此不管在笔试或复试中,请不要刻意回避自己的本科学术身份,这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特点,你优于别人的长处。要善于把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新闻传播专业结合起来。而这,说不定就是你以后的研究方向。5、学会中立,他者思维看问题,不作价值判断。既然都准备读研了,那么至少我们开始逐渐踏入学术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有些规则我们得守住。第一准则就是,作为一名“研究者”(远远谈不上,但愿吧)一定要坚持第三方立场,中立地看问题。这得反映到你初试或复试中,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热爱,而偏袒一方(比如中外新闻报道对比就是典型)。要知道,任何热爱都是盲目的。只描述,不判断。6、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读了一年我越发觉得,老师们在判断试卷的时候应该更期待考生们的批评的思考吧,比如对某一原理的质疑,某一现象的批判,而非仅仅是“哦,反正我晓得这个原理,背下来抄上去就行。”这样的话,你可能仅仅得个平均分而已。批判性思维绝对是有意义的,学会从反方向看问题,有时候比你从正面看问题要容易的很多,答题也如是。第三篇:新闻

骊蓉****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