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工作计划 第一篇: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工作计划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工作计划推进深化提高2013级搬到北校区已半年有余,半年来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不甘平庸,锐意进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北校区的环境和管理,取得了各方面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尤其是在“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网络直播和网络辅导、教学过程管理及制度化建设、项目部建设及应用等重点工作上坚定不移的落实了“三高三抓”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了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任务;在学生管理尤其是学生两操、自习秩序等方面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在钻井地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受到了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及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高二是整个高中阶段承上启下的一年,本学期更是进一步夯实基础,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性的一个学期。我们在总结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本年级实际,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加大师生管理力度;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规范为前提,以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为根本,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生命,开阔思路、创新工作、面向全体、提高层次,扎实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高考的研究工作,谋求新的高考增长点和突破点,强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的引领作用,努力探索年级管理规律,进一步打造年级的管理特色和品牌,使特色更亮、品牌更响,为进入高三奠定基础,为实现我校的发展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工作目标:(一)问题导向工作目标:1、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对“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2、消除各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的碎片化、条块儿化问题,形成系统的、有效的、整体性的校本化课程。3、解决“网络直播和网络辅导”内容的随意性和学生的监控问题,增强其计划性、系统性,逐步达到体系化、课程化。4、解决导师制育人功能的单一化问题,强化导师对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5、继续做好“三弱”的转化工作,解决对“后三分之一”学生重视不够的问题,力争教育教学效能的全面提高。(二)重点工作推进目标:1、继续推进“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配合学校抓好“一人一课”活动,力争在教学改革大赛取得更多的优胜学科和优胜年级。2、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开发各学科系列分层次教材,为选课走班和分层次辅导提供课程保障。3、进一步落实各种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4、抓好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七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应考工作,力争全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三)年级工作创新目标:1、鼓励老师将“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反思、经验、收获等整理成文,集结成册,形成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2、成立年级的“选课走班落实小组”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制定《高二年级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将选课走班和分层次辅导与导师制的落实结合起来,为进入高三奠定基础。3、强化年级教师培训,提高年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升年级教师的民主化意识,增强年级老师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形成年级教师培训的特色和亮点。三、重点工作:(一)坚定不移的推进和深化“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1、已有的成果:一是“问题立教、问题导学”项目部整理了所有王校长关于“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的理念、理论和要求,梳理转化为易于年级操作的具体规范和措施,制订了“高二年级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二是年级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明确了“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年级上下对“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三是年级制定了《胜利二中2013级教师教学规范之备课规范》,为“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四是结合年级教学实际,制定了《胜利二中2013级教师教学规范之课堂规范》,使年级广大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基于课堂改革的具体的课堂要求。五是年级各学科在“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培养出了自己的骨干教师,整个年级培养出了一支拥有十数人的骨干队伍,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化提供了人才的积累和保障。2、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老师对于“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还存在因循守旧或者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二是部分老师对于“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的理解和研究还很欠缺,有想法、没办法,不知道如何去改,如何改好?三是各科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充分,有的骨干教师因为资历、教龄等客观原因不愿、不敢或者不能承担本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担,缺

琰琬****买买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