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2014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文言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民间小故事:无鱼肉也好无鸡鸭也好每日三餐青菜不能少二、断句的方法: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方法例析(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例题分析小试身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例题分析小试身手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句首——夫其惟盖凡窃请敬„„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欤„„分句中——以于为而则乃例题分析小试身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四)借助句式断句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例题分析小试身手(五)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题分析小试身手方法总结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三、借助虚词断句。四、借助句式断句。五、借助修辞断句。三、试题回放与拓展练习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2011广东卷)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四、作业第二篇: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2)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9个。(2)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2013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2013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一)读文段,通文意(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

是雁****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