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第一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大致理解诗文含义,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1.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2.搜集有关王维的资料。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现代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古代的交通工具呢?在古代,如果到很远的地方去,人们的选择除了骑马就是马车,真可谓千里迢迢,万水千山。在那样的时代,远离家乡几年不归也许都是常事,因此在中国古诗里思念家乡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其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板书课题。(课件一)2.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课件二)(2)借助注释理解“山东”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3)根题目中,哪一个字深深地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种感情?“忆”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学习生字“忆”,看偏旁记忆字形,组词理解。在这里为“思念、想念”。3.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串起来理解题目:在重阳节这一天”我“想念家乡的亲人。再读题目,读出思念的感觉。4.了解诗人王维: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王维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课件三)5.当对亲人深深的想念萦绕于诗人的心间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古诗。(1)圈出生字,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并与同桌互相讨论。2.同桌互读,学习字词。(1)注意:“忆”、“异”音调的不同,理解“异乡异客”中“异”是别的,其他的意思。(2)“逢”、“登”后鼻音。积累“辶”的生字:遥、远、遍。示范写“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3)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4)了解“茱萸”,理解“遍插茱萸”:身上到处插满。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课件四)(5)师范写“插”,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3.齐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刚才的讨论交流,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三、理解古诗,品悟思念。1.体会“独”。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对于一个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的少年来说,怎一个“远”字了得。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孤独,板书:独)(课件五)(1)这异乡指得是_____,这异客指的就是______。(2)想象画面:“独”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画面?假如你就是少年王维,当身边的人处在节日的兴奋中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在干什么?当别的人们亲人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当别人呼朋引伴,把酒高歌时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2.此时此刻,“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少年王维啊,你在想什么?(“思亲”)3.这魂牵梦绕的思念,时时萦绕心头,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常常夜不能寐,越在过节的时候,这份思念越是强烈。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诗中,就是这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多少人用它表达自己的思国思乡思亲之情。留学在外的学子们,每年除夕的时候,说____________;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们,中秋节的时候,说______________。一个“倍”字,是的这份思念有千万斤重。再读。“佳节”仅仅指的是重阳节吗?还会指那些节日?你有远方的亲人么?用下列句式练习说话:_____节的时候,我思念远方的______,想和他一起__________说得好,读得好。王维在此时也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们。读后两句,想象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兄弟们会说些什么?会祝愿些什么?(2)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3)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4)心中倍思亲,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却只能面向东方,深情地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5)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也

猫巷****奕声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