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研计划 第一篇: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研计划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进行校本教研;紧紧抓住优化课堂,设计有效教学,轻负高质教学这一中心,提高我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全体语文教师专业化素质;努力开创语文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学水平发展。二、基本思路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继续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科竞赛活动促进课外阅读的落实;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关注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主要工作(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探索1.全体语文教师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本学期重点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结合本校实际,立足于校本教研,摸索培养学生感悟重点词句能力的策略研究3.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堂上有效练习的设计”。(二)培养自身修养,提升整体素质1.积极参加外出学习、观摩课例等方式,加强对自身修养的培养工作,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2.建议学校邀请有经验的领导、专家来校指导语文教研工作。3.全年级的语文教师按要求上好校内公开课。4.以课题带教研,继续加强校本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5.结合校本培训的内容,交流、研讨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成果。6.鼓励组内教师把日常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悟加以梳理,积极撰写学科论文。(三)抓好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效1.加强教研、备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的检查管理。2.经常集合本年级的语文教师于周二下午活动时间进行学习、交流、备课及评课等活动。3.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要认真备好课,提高备课质量。本学期的备课方式仍采用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强调反思的记录要个性化,要多关注教学目标、知识点的达成情况以及达成的有效步骤和策略。4.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都要围绕一个单元中的一篇典型课文设计一节精品课。5、抓好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学生作业书写端正,人次齐全,批改及时到位。6.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扎实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四、活动安排:三月份:1.本年级教材分析,以及质量分析2.在年级组内按计划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由陈亚丽老师执教一节组内研究课。(主题:课内有效写话训练的设计)3.检查教案及学生作业。4.以课外阅读《稻草人》为载体,进行年级组故事插图展。四月份:1.以课外阅读《成语故事》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讲故事比赛。2.检查学生语文学科作业。3.根据集体备课中的交流讨论,任一平承担一节组内研究课。(主题:课内有效写话训练的设计)4.期中知识形成性评价,查漏补缺,研究对策。五月份:1.以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为载体,发挥想象,编写一个有关《神奇的宝葫芦》的故事。2.根据集体备课中的交流讨论,吴旭莹承担一节组内研究课。(主题:课内有效写话训练的设计)3.针对年级组内的学困生研讨:学困生经验交流(可交流一下自己班内学困生的爱好与兴趣,切入点如何找,效果如何)。4.检查本学科教案,重点关注课后反思。六月份:1.研讨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交流考点分析预测,制定复习计划,编写复习资料。2.以课外阅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为载体,开展有关科学知识竞赛。3.考试、阅卷、评卷及质量分析统计。第二篇: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具体措施(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3.上课: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对话讲普通话,老师板书写规范字。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二)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实效。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动向,以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2.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3.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课。上课、

斌斌****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