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8万字
约51页
0
4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制。征辟制度:君主直接选拔人才称之为“征”,主要长官直接任用属吏称之为“辟”,这也是古代长期实行的一种用人制度丁忧:即遵照礼法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应担任官职,居家守墓以申孝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上计制度: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这一制度随着集权制加强而形成(百度百科)官僚政治:(特点)以科层组织形式分配权力和责任充分依靠成文的法规及档案文官制度,即择优录取,领取俸禄,据能力,功绩和年资升迁罢免酋帮制:(特点)地位永久的统治者集中化的权力一批官员分层化的社会分封制:西周灭亡,推行“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就是“封诸侯,建藩卫”。分封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天子宗族为主干,天子勋戚为辅冀的政治体系,以期利用宗亲关系来维护天子的正统地位宗法制:所谓“宗”,就是人们对共同祖先的崇拜,进而成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体系。是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关系组织质变和扩大而形成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百科)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郡县制:县出现于春秋前期,郡出现于春秋末年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科)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百科)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百科)年号:历代帝王纪元所确立的名号庙号:皇帝死后被封的称号,用以祭祀及表明在太庙里的位置。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尊号:皇帝已经是最高的尊号,但是高居皇位的统治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希望获得更尊贵的推崇,而皇帝底下的官僚们,处于本省利益的动机,便在适当的时机顺应皇帝的欲望,公开的进行吹捧,使皇帝的名号又增加新的内容,那就是尊号,也称为徽号。议政王大臣:是努尔哈赤以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汗、费古扬等开过重臣为五大臣,让他们与诸贝勒一起参决政务的制度,“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军机处:是参与议政、负责传达皇命、职责办理和监督机密文书运转的御前机要办公中枢,是近在帝扉的、由皇帝直接统领的行政总汇机构。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能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因此,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之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胥吏:又叫吏胥,是官府中专门办理文书的低级行政人员。胥吏既不同于官,也有别与普通百姓,在隋唐以后,逐步称为一个官与民之间的独特阶级乡绅:是官僚在离职、退休、居乡,或者还没有当官以前的称呼,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一个社会阶级。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三公分别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西汉末年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九卿其实并不是九个,而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包括:太常、宗正、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典属国、廷尉、执金吾、大司农、少府、水衡都尉、将作大将、司隶校尉、皇后三卿、太子太傅。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建立三省六部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百科)察举制:即经过考察后进行推荐,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士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核查,大中正再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尚书吏部使用。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在推荐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考满: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统考,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进行升降。重在奖励。是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百度百科)京察大计: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明清实行三年一考,九年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