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话剧历史.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话剧历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2万字
约24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话剧历史.docx

中国话剧历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话剧历史

第一篇:中国话剧历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为今后从事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1、本课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学生应预先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剧本,并根据讨论题做好发言的准备。2、本课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30%)和期末考试(70%)两部分,合计总成绩。三、授课提纲、讨论题和必读剧本目录:(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1、晚清的戏曲改良(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2、早期话剧的诞生(1)上海的学生演剧(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2)西方戏剧的引进(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2、探索中的演剧形式(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1)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2)田汉、丁西林代表作分析必读剧本: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讨论题:1、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2、田汉早期剧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试以他的代表作加以分析。3、丁西林的独幕戏剧有何主要风格特色?结合剧本加以分析。(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2、现代话剧的成熟(1)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模式的形成(2)职业化演剧和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3)戏剧理论的丰富和活跃3、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1)第二代剧作家的涌现和三十年代话剧创作的特色(2)曹禺和抗战前“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3)夏衍和《上海屋檐下》必读剧本: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讨论题:4、三十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如何对它作正确的历史评价?5、中国现代话剧成熟于什么时期?其标志是什么?6、曹禺抗战前“三部曲”体现了作家怎样的艺术风格?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你的感受。7、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在写实风格上与《雷雨》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作家怎样的艺术个性?(四)四十年代:现代话剧的繁荣(1937——1949)1、上海的话剧(1)抗战初期的中心转移(上海——武汉——重庆)(2)从“孤岛”到沦陷时期的上海话剧2、西南大后方的话剧(1)重庆的“雾季公演”(2)桂林的“西南剧展”3、解放区的戏剧(1)从苏区“红色戏剧”到解放区话剧的概况(2)延安整风前后的解放区话剧4、四十年代话剧创作的新发展(1)三代作家和两个群体(2)多样化的题材内容与民族化的表现形式(3)夏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人的话剧创作(4)郭沫若等人的历史剧创作必读剧本:夏衍:《法西斯细菌》;曹禺:《北京人》、《家》;陈白尘:《升官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郭沫若:《屈原》、《虎符》讨论题:8、抗战期间上海和西南大后方的戏剧各有什么特点?9、解放区戏剧取得了哪些成就与突破?存在哪些局限与不足?10、夏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人的话剧创作各有哪些艺术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11、四十年代话剧创作中历史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试以《屈原》为例分析郭沫若的史剧观和史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五)五十至七十年代:当代戏剧的曲折发展(1949——1976)1、建国后十七年戏剧的发展特点(话剧创作的两次高潮)2、五十年代的话剧(1)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2)“第四种剧本”的出现(3)老舍的不朽之作《茶馆》(4)历史剧的再度兴盛(《关汉卿》、《蔡文姬》等)3、六、七十年代的话剧(1)社会主义教育剧的繁盛(2)“文革”十年中的戏剧必读剧本: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讨论题:12、试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13、为什么说《关汉卿》是田汉话剧创作的顶峰之作?(六)八、九十年代:当代戏剧的创新与发展(1977——?)1、新时期(8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话剧历史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