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docx / 文档详情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9万字
约73页
0
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docx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篇: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1)定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想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纽带桥梁作用(3)教育的起源: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时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指导下形成的。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①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②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③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是想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古代印度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为师”(补充)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主要包含: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补充)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1852年美国第一个义务教育法3.教育的世俗化最终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补充)20世纪以后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儒家文化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道家是主张“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文档大小: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