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山公园综合史 第一篇:中山公园综合史前言中山公园是上海近代租界公园之一,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近曹家渡,西接内环线高架,北靠苏州河,南临长宁路商业中心,地铁二号线、四号线、明珠轨道线以及20多条公交线路相交于公园周边。是上海西部地区的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枢纽。公园占地20.90万平方米,年游客量500多万人次,2002年评定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中山公园建立九十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公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园。长期以来,由于中山公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整个园林布局有欧洲自然式庭园和日本庭园式的风格。而建国以后,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努力和调整,已形成现在的规模。园内地形起伏,坡度自然,景物优美,颇能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我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我传统园艺处理方法。建园九十年来,我园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然而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像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一.公园命名起源及其演变中山公园其名称之沿革,说法不一,由于公园历史悠久,相关资料少,并且不完整,因而众说不一。中山公园之称号大致有以下几个:兆丰花园(shaofengGarden);兆丰公园、极司非尔公园(JessfieldPark);梵王(皇)渡公园;万航渡公园,这些名称之来历、演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公园最初一部分是属于英国人勤努·霍格(E•Jenner•Hogg)的私园,其时为1863年(同治二年),霍格是近代上海有名的大房地产商,兆丰洋行和麟瑞洋行的头子,曾兼任过驻上海的汉堡领事,开过兆丰地产公司,此宅园曰“兆丰花园”,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极西端,即万航渡路地址(梵皇渡路),在曹家渡小万柳堂西南,此地百余亩,分前兆丰花园和后兆丰花园。极司非尔路横贯其中(今万航渡路筑于1856年及1913年,分两次修建,初名极司非尔路,1943年改为梵皇渡路,1964年改为今名),园中一碧如茵,林木扶疏葱茏,名花异卉争,各室中陈设富丽。1909年春天,有个名叫“壳克”的美国人到上海来做滑头生意,经营橡胶事业,霍格因上其当而导致商业失败离沪,只好将私家花园拍卖抵债。据《约翰年刊》记载:“1911年购比邻兆丰花园并屋一所,面积三十万七十亩。”后兆丰花园即梵皇渡路以北划入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学院),得价14万。这一部分本是霍格夫妇住宅所在地,景色宜人。1914年,在娱乐基金保管委员会建议下,由工部局收买梵皇渡路以南即前兆丰花园(约二十余亩)和附近一些土地,共购田九十一亩,并压资十四万两规银建造公园。因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故称极司非尔公园。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兆丰公园英名Jessfieldpark,正式译名应作极司非尔公园,可是一般都称为兆丰公园,即工部局年报华文本亦如是。这是仍著昔日“兆丰花园”的旧称故也。又有人呼它为梵皇渡公园,因为它傍着梵皇渡火车站的缘故,公园之命名是根据其位置与路名关系而定,直到四十年代初方改名为“中山公园”。二.中山公园历史沿革中山公园的辟建是与帝国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的。园址一带原来是名叫吴家宅的几个村庄。清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公元1860—1862年)之间,那时英国租界的地盘还没有扩展到这一带,但是,租界当局以防备太平天国的进攻为借口,强行越界筑路,修了一条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中山公园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其大致发展修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一)兆丰花园时期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迫使广州、厦门包括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开放,从此在上海形成了欧洲列强争相划分租界的场面。其中英租界最早圈定的面积为700亩,后来,又总共进行了七次扩张,现在中山公园的所在地,当年就属于英租界的范围。1851年3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英租界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实行“越界筑路”,即在不属于自己租界的范围内修筑道路,实质上为了掌握沿路的控制权,最终达到扩大租界的目的。随着租界面积的不断扩大,租界中的外国人人数也不断增加,1865年增至2297人,1910年增至13536人。1852年,英国越界筑扩张至当时的极司非尔路,后改名为梵皇渡路,即现在的万航渡路。1864年,有一对名叫霍格的兄弟,创办了一家兆丰洋行,并在极司非尔路边购买土地,在路的南侧建造了70亩地的乡村别墅,又被称之为兆丰花园。1879年,即光绪五年,霍格将北边的土地卖给圣约翰书院,后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即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二)租界时期(1913—1941年)1913年,有一个名为“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向当时英租界的最高权力机构――工部局提出建议,要求在上海西区

书生****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