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段古诗教学.docx / 文档详情
中段古诗教学.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2万字
约22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段古诗教学.docx

中段古诗教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段古诗教学

第一篇:中段古诗教学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的洗礼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70首,这些古诗文字精炼,音韵优美,意境深邃,感情挚烈,思想深刻,读来朗朗上口,听时铿锵悦耳。孔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道:“腹中有诗气自华。”学习诗歌能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颂秀丽山水,抒豪情壮志,能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但是,古典诗文博大精深,吟唱千古,毕竟与学生生活时代相隔甚远,如何让9-10岁的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让我们语文老师陷入了两难境地:讲多了,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经过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的一条基本模式: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一、解诗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面对一首陌生的古诗词,学生首先要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读破词语,读得流利,读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事实上学生却不容易达到。因为古今汉语的差异已经很大,古诗词中的字有的已经不常见了,加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古诗语言的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读好。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读正确,并且要适时指导。教学时,我首先从标题入手,让学生认真审题,看清“眉目”。例如有表时诗作给谁的(如《赠刘景文》),有表明描写对象的(如《望庐山瀑布》),有表明季节时间的(如《春日》)等。而词与诗不同,词除了题目和正文外,还有一个词牌名。小学语文中段教材里出现的几首词均只有词牌名(如《忆江南》、《渔歌子》)。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词牌名的由来。学生通过自读标题对古诗词有了初步印象,为后面理解诗词意奠定了基础。二、知诗人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词也如其人。诗人大都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寓意。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后,还应该了解诗人的生平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作的内容。例如,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审题导入后,出示诗人张志和的相关资料,学生从中了解诗人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而《渔歌子》这首词借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词中的“不须归”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志向。如果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又怎能体会词中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三、明诗意古诗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诗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对诗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于诗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古今差异。古诗中有些字(词)的音和义都和现在的不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古时读“xiá”,“返景入森林”中的“景”同“影”,应读“yǐnɡ”。“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是“跑”的意思。还有些古诗的语言是跳跃式的,常常省略某些成份,所以在领会诗意时,就得把诗句在跳跃过程中留下的空白补上,这样诗意就大白了。如《寻隐者不遇》,只要补上“(我)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师)只在此山中,(师)云深不知处。”就容易理解多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如教学《望天门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明确图上画了什么?把图上的景物描述出来,就是这首诗要表现的基本内容。四、入诗境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描绘的内容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读诗如果能感悟到它的意境就会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自然而然地就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在古诗教学中我尝试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1.媒体情景法。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日光映照下缤纷绚丽的江花、绿如蓝草的江水,在学生熟读词句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江南春天的风景图,这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景色就有更深的感悟了。2.激发想象法。教学时可以依托文本,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那种情境。如教学《游子吟》时,我引导学生构思慈母缝衣的场景,同时利用《儿行千里》配乐朗诵,聆听着慈母临行前为远行的孩儿声声叮咛,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和关爱之情涌上心头,很快体会了古诗的情感。又如《渔歌子》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段古诗教学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