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快转型振兴推进跨越发展 第一篇:加快转型振兴推进跨越发展加快转型振兴推进跨越发展王建鸣2011年第10期——经济建设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以黄石、大冶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理念、功能、项目、创新、民生”五位一体、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理念为魂,引领转型发展实现黄石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新理念。尽管黄石矿产资源取之日竭,但我们努力做到“精神资源不枯竭”: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及16个配套专项规划,明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和路径。二是强化“借助外力、凝聚内力”理念。坚决摒弃“恋矿情结”,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新资源”。三年来,争取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等8个国家级试点和国家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支持,实施了一批转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举办“双迎”(迎接建国、建市60周年,迎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活动,将悠久的矿冶文化转化为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精神动力,形成了转型振兴、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不能功能化,就会边缘化”理念。按照国发[2010]46号文件提出“培育黄石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重大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和“三基地一中心”(全国重要特钢精深加工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力争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南区域性特大城市。四是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推进转型振兴,黄石最缺乏的是市场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黄石最急需的也是市场主体。为此,黄石全力优化“亲商、重商、悦商”的发展环境,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都要当好招商引资宣传员、项目建设协调员、市场主体服务员和发展环境督查员,一切以发展为要,一切以服务为上,让客商在黄石放开手脚投资兴业,让企业在黄石少些磕绊地自由发展。五是强化“统筹发展、共建共享”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轮驱动促转型,以“三园一带”为依托,推进城区与大冶、阳新全面对接融合,积极支持大冶市创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积极支持阳新县创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脱贫致富示范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破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壁垒,让城乡居民共建城乡和谐,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功能为要,带动转型发展功能化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底力、底气,也是城市转型的坐标、方向。一是强化产业引领功能。围绕打造“2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出内生外引,坚持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推进和高新化提升,基本形成以“三园一带”为主体的“一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核)“一带”(沿江百里经济带)“一轴”(106国道、武九铁路、大广高速发展主轴)的发展新格局,使黄石发展由“环磁湖”迅速扩展到“环大冶湖”,并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全市2家企业产销量居全球前三位,3家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4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拥有“中国名牌”8个、“驰名商标”11件;华新、东贝、三环锻压3家企业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强化区域辐射功能。着眼于区域发展,努力建设“超六十、跨双百、过双千、达一万”(城镇化率超过60%,建成区面积跨200平方公里、人口跨200万,过千亿元产业集群、过千亿元园区,人均GDP力争达到1万美元)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场馆建设、道路改造、环湖沿山景观建设等6大类、62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累计投入115亿元,全面加快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启动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发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与新兴际华合作开发沿江重化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功能。抢抓8个“国家级试点”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累计缴存备用金8000多万元,实施“危机矿产找矿”省部级项目16个,新增资源储备价值约700亿元。同时鼓励企业抢抓黄石“两比照”机遇,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两年来全市企业税前抵扣5亿多元,促进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76亿元。坚持项目为体,支撑转型发展坚持把政策争取、战略落实、实绩考核项目化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城市转型的支撑和载体建设。一是政策争取项目化。以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契机

绮兰****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