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危险品货物管理 第一篇:危险品货物管理浅谈如何完善内贸集装箱危险货物港口操作管理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万荆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推动了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显著增长,今天,沿海南北运输中内贸集装箱发展已是如火如荼,长江、珠江等内河水系的集装箱运输也正方兴未艾,虽然仍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内贸集装箱未能与外贸集装箱运量平分秋色,一较高下,但在沿海、内河各大小港口,无不纷纷把“内外贸两手抓,力克长短腿现象”作为近期乃至远期规划来抓,可以预期,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然而,在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中,由于先天条件的缺陷,宏观调控力度的不足,企业竞争的无序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隐患,随着运输量的持续高速增长,问题非但未能解决,相反,隐患日益凸现。其中,危险货物集装箱(以下简称“危品箱”)的操作就是一个极其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并已成为足以将有关的港航企业陷入危机四伏的窘境。二、内贸危品箱在港口操作管理的现状1、内贸危品箱量统计情况据对全国各主要沿海集装箱码头的调查信息显示,在各港口内外贸集装箱吞吐总量中,外贸危品箱约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3%左右,而内贸危品箱占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平均不到0.3%(比例最高的港口为0.9%,最低的不到0.1%)。如果按此比例推算,在去年全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中内贸危品箱只有约2万TEU左右,今年也不会超过3万TEU。2、各港口对内贸危品箱的操作管理之异同⑴、各港对危品箱的准入条件不一致。基本上,大多数港口对第1、2、7类危品箱在公开不承接装卸、储存业务方面较一致,但对其余的各类就有诸多的不同,有的港无论一级、二级危品箱是来者不拒,有的是对一级危品箱一概不接,有的则是有选择性地对某些高危险性的声明不接,有的是对外贸危品箱准入条件较宽,对内贸危品箱反而较严,当然,也有并不截然区别对待内外贸危品箱的港口。⑵、多数港口都制定了相应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操作规程、危品箱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等。但对内贸危品箱是否可以在港内危险品专用堆场临时堆放,各码头执行标准不一。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危品箱堆场的硬件条件要求相当严格,对在港内临时堆存的危品箱量进行严格控制,而对内贸危品箱能否在港区内堆存并没有具体的规定。部分有危险品作业许可证的码头,有限的堆场容量只能用来存放外贸危品箱,而对内贸危品箱则实行直装直卸的操作方法。有些码头只对交通部规定的几类危品箱实行直装直卸,而允许其他类别的内贸危品箱在港内临时存放。⑶、各港口企业对危品箱的日常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在高温季节对场内的危险品箱的测温、喷淋降温工作,有的当箱体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进行喷淋,有的是室外温度达到30度就进行喷淋,有的是定时喷淋,还有部分码头规定当气温达到35度时,白天某时段停止易燃、易爆危品箱进场。⑷、收费差异较大。相对于普通货物,各港口对内贸危品箱收费一般高1.2-2倍不等,个别港口危品与普通货收费相同,但比外贸危险品箱收费要略低。⑸、由于地方管理的政策差异,部分港口对集卡拖运危品箱进行严格的资质证审查、把关,而有些港口则没有同类的规定,或即使有也没有严格执行。三、目前内贸集装箱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货主/货代瞒报危险品现象严重,使港航企业的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技越是发达,各行各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消费需求就越是与日俱增,无论是工矿企业、化工企业,还是电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大量生产、使用、储存危化品早已不是秘密。在流通环节上,除了外贸进出口,内贸危品箱同样是集装箱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空运、铁路运输的客观条件限制最大,与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相比危品箱承运量可说微不足道。公路运输具有单元小、速度快、调度灵活等优点,现在或将来仍会是危品箱运输的主要承担者,但超过一定路程距离后,水路运输单元大、成本低的优点就足以使其比公路运输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利用水路运输的内贸危品箱绝不在少数。那么,按我们调查显示的统计数据上,内贸危品箱仅占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不到0.3%,这说明了什么?事实上,据行内人士反映,内贸危品箱的量并不比外贸少,只是由于内贸集装箱运输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利益的驱动下,众多货主/货代公司在托运时瞒报才导致内贸危品箱的统计数远比实际数要低,这也许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问题是,危化品作普通货物托运,实际上已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⑴、案例一2004年7月,某公司的“南泰27号”货轮中装载有保险粉的集装箱发生自燃,引发特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案,就是以“添加剂、滑石粉”的名称托运,“保险粉”不“保险”,这也许是无知的货代刻意瞒报时所意想不到的,事故导致承运人、启运港港口当局、码头、当地海

Ke****6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