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上) 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案(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解开心中千千结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男女生之间存在的不同,能够做到友好交往,相互尊重。2、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自己和家人及家人间出现的矛盾,初步掌握基本的与家人沟通的技巧,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3、正确对待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并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它。1、同桌的你(3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到男女同学间的不同之处,初步掌握正确处理那女同学关系的方法。2、感受到真正的友情需要以诚相待,友好交往,相互尊重。教学过程:1、让学生自由读书中的内容,说说你和同桌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2、开展活动:活动一:把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开展活动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1)搬运重物。(2)穿珠。讨论:为什么有的组做得好?活动二: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大组,让孩子们相互说说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加以指导。讨论:(1)当你喜欢与一个异性同学在一起,但又怕别人说闲话,你怎么办?(2)你觉得应该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加以指导补充。活动三:夸夸我的好朋友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班上的最好的朋友,并对好朋友说一句感谢的话。最终要让每个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各有所长,要相互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2、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家庭矛盾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烦恼,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家庭中的矛盾和烦恼。2、当与家人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设计活动(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针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现状,设计一份温馨家庭小计划,可以是一起逛书城或一起去郊游等等,通过相互评比,看谁的计划最有创意,最可行。2、设计活动(二):让学生思考当我们自己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会向谁倾诉?并写在纸条上。愿意讲出来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心思与同学分享,并请同学们给自己出出主意。3、设计活动(三)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在信中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以此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尽量让爸爸、妈妈回信。让我们了解父母是怎样想的。3、设计活动(四):读背诗文欣赏:母亲的手3、让烦恼走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带给自己的不快。2、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除烦恼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的烦心事让同学们以不记名的方式将自己最烦心的事情写在纸条上,完成后进行统计,看看当前同学们最烦心的事是什么?分析为什么大家都对这件事如此烦恼,然后组织讨论,看看怎样才能解除这种烦恼。活动二:我的烦恼向谁说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有烦恼时,一般都会向谁说,效果怎样?最后,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各组的做法,并向大家推荐好的烦恼解除法。总结情绪疏通法:自我控制、合理发泄、自我安慰、转移回避„„第二单元法律在我身边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初步具有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2、初步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机构和组织,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3、能够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学会防微杜渐。4、我要上学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时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上课时:让学生全面读书活动一:1、讨论:吴冰该不该将爷爷告上法庭?2、讨论:有人认为贫困家里的孩子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活动二:把搜集到的《义务教育法》相关的内容读一读,看一看我们学校里有没有哪些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三:了解“希望工程”和“春雷行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界民间组织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让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引导同学们了解还有哪些可以帮助失学孩子的方法和途径。5、小小维权岗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有哪些基本的权利。2、感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损害时,知道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维权。教学过程:1、搜集一些《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上课时:让学生全面读书活动一:讨论:(1)当遇到同学勒索时,怎么办?(2)发现身边的侵权行为,应该怎么做?6、一封特别的来信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基本表现。2、感受未成年人犯罪给自己和家人、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3、知道不良习惯易于导致犯罪。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小培养好习惯,抵制不良行为。教学

一只****签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