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x / 文档详情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1万字
约52页
0
4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x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一篇: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Causeanalysisandpreventionmeasuresinthebasementleakage叶春欣(杭州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地下室渗漏的产生原因很多: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节点设计,工人操作等等。很多论文中都详细分析了防治措施,结合自己多年地下室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经验,建议首先从设计阶段考虑如何简化节点,便于施工;其次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考虑改进、增强防范措施;最后应对施工中的难点加强交底,杜绝工人的不当操作带来的危害。关键词:地下室;渗漏;节点设计1、地下室底板渗水1.1、后浇带的节点做法:后浇带中垃圾、积水处理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夹渣,强度降低等影响后浇带混凝土质量,增加渗漏风险,可以从后浇带的节点设计上来预防此类通病:1.1.1、多数图纸设计中仍采用图1所示的节点,此节点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图2节点,后浇带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即使后浇带内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净,但残留垃圾沉积在底部,也不影响底板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质量。1.1.2、在底板施工时,后浇带内每隔20米增加200X200X400(深)集水坑,如图3所示,便于后期水泵能放入集水井中抽干积水。1.2、后浇带设置位置:后浇带作为防水的薄弱点,应考虑避开配电房等高低跨交接位置。如图4所示,高低跨交接位置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根部裂缝,而且此处竖向构件后面为保留土层,后期无法做柔性防水层,渗漏危险性较高。1.3、连通口渗漏比较普遍:连通口通常采用一层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实际施工中由于橡胶止水带被钢筋等刺穿,或者固定不牢偏位,甚至从结构中拉出,出现渗漏。土方回填后,从外部修补可能性不大,而从内侧也很难修补。因此除了在施工中严格管理的同时,建议连通口增加一道排水措施,采用直径50的排水管,从结构层直接引到附近集水井,如图5所示。连通口其余三边用铝板或者不锈钢板饰面兼作导流作用,将上口及两边的水导流到底板水沟内,如此堵排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连通口的渗漏问题。1.4、保护层厚度不足不仅造成底板渗漏[1],而且影响结构耐久性。地下室基础梁截面尺寸大、钢筋用量多,自重较大,砂浆垫块容易压碎,且部分梁比较深,保护层垫块放置不方便,压碎后又不容易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能得到保证。建议采用钢筋废料加工成定型支架,如图6所示:支架对梁的骨架能起到有效支撑,同时确保保护层厚度。1.5、高低跨部位施工不当造成渗漏:高低跨侧模采用钢筋支撑,施工中钢筋穿透底板,或采用小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都会成为渗漏通道。高低跨混凝土浇捣方法很重要,应先浇低跨,等低跨混凝土基本丧失流动性时(初凝前),再浇捣竖向结构,否则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蜂窝等质量问题。同时低跨后续施工时,不得扰动前面浇好的混凝土,以免造成根部裂缝[1]。1.6、后期工序把关:地下室应及早清理,地面保持干燥,并检查渗漏情况,时间允许的,最好通过夏天水压较高时期的检验。例如我们杭州的某个项目在钱塘江边,虽然前面地下室渗漏修补都已完成,但8月份涨潮后水位达到最高点,底板承受的水压力比平时大很多,又发现局部渗漏点。有的施工单位底板渗漏处理不仔细就进入下道工序,由于车库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的冷缝的存在,水在压力作用下,会在夹层中到处乱窜,漏水源头很难查找。这个问题有的企业采用图7做法来补救,在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增加滤水层,有组织地排水,即使底板略有渗漏,也通过周边的排水系统排出。1.7、混凝土材料的要求:地下室施工主要考虑如何减少收缩裂缝,降低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避免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等,可以从水泥品种、用量,砂率、石子粒径等方面控制,包括膨胀剂,减水剂的使用,后期养护等等方面,很多论文中都有详细分析,本文不再展开。1.8、施工中的不当做法导致渗漏,如:止水螺杆、止水钢板施工不规范,垃圾清理不到位,振捣不密实,浇捣方案不合理导致留设冷缝,工人随意加水等等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很多,需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对工人的交底与过程监督。2、顶板渗漏2.1、控制管线位置裂缝:我们某个项目地下室顶板完成后,在覆土之前气温度骤然降低,出现大量沿着管线走向的裂缝,并渗水。分析原因:主要由于预埋管线多数采用KBG管,管材外表光滑,与混凝土握裹力较差。而顶板钢筋间距基本为180~200mm,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情况下,钢筋间距偏大不能有效限制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在最薄弱处(管线位置)被拉裂。建议顶板施工时在管线位置增加Φ6@200钢筋网片,约束混凝土裂缝的扩展。顶板配筋设计时遵循细而密的原则,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同时考虑减少顶板中的预埋管线,尽量走地下室桥架,如:我们地下室的照明采用线槽灯,不需要在顶板内埋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地下室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文档大小:4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