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 第一篇: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一.学校简介市中办事处中心小学始建于1957年,时称市中区中心小学,前身为青岛县南头完小。该校曾四次改建扩建,1996年9月迁到现址。学校占地1999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476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072名,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专任教师71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32人,中专学历2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多年来,我校始终以“办市中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规范立校、科研兴校”为目标,确立了“为学生明天的成功而奠基”的教育理念,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思善问、活学巧用”的学风。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实验仪器、图书配备均达到省定标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器人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房、体育活动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齐全,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并建成校园网,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校信息化的水平。近几年来,“科研兴校”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我们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2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区级立项课题18个。近年来,在区、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有300多篇,其中有近百篇论文在国家、市级刊物上发表。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被确定为省“循序自主作文”实验基地;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并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示范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青岛市卫生先进单位;市中区先进基层党支部;市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区群众满意的街道站所,连续多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办学水平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师、学生在市、区级多项比赛中获奖人次居全区前列。回首往事,令人欣慰,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市中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干教师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把握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机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志存高远,锐志进取,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二.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做法(一)领导重视、支持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是我校主要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多年来努力实践,从不动摇。1.设置科研机构我校在1996年成立了教科室。校长亲自抓教科研工作,有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室工作,教科室配备主任一名,教科员一名,具体负责全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教科室承担全校的科研活动计划的制订,课题研究业务的指导和管理,以及骨干教师的业务辅导等工作,为此,教科室还组建了一支以课题组长为主力的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全面履行学校科研职责。2.纳入学校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需要依靠教科研来推动。学校领导始终将科研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甚至是每学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每学期学校工作报告,校长必将重点放在教科研工作上,提出教科研工作方向及基本要求;在每学期初的教师大会上,教科室须公布学期科研工作目标。教科室还根据区教科室计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目标,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召开全校的教科研工作会议,明确教科研工作任务,并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使全校的科研工作有方向、有计划,分工明确,落实到人,讲求实效。3.率先投身科研学校主要领导支持教科研不仅在口头上,还体现在行动上。近三年来,一把手杜校长亲身投入,躬身实践,已承担省级级课题1项并顺利结题。分管校长确立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并且,学校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教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教科室举办的工作会议、校本研究培训班、名师学术讲座、研究课活动、主题沙龙研讨会、外出参观考察活动、读书笔会等经常有领导参加活动。4.制度管理科研教科研要重视过程管理,特别是要追求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有效度,必须要有一套机制。以制度管理科研是一种保障。多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带人。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实施绩效考核,修订了《市中中心小学各类竞赛奖罚条例(修订稿)》和部分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将教科研工作量化,全面纳入年终教师绩效考核和村级小学年终量化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校教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二)科室创新,全心全意构建科研文化领导支持是一所学校能顺利开展教科研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没有教科室主任的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科研也不会生气勃勃,更谈不上创建科研文化。1.稳定的网络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首先应有一支比较稳定的科研骨干队伍

一吃****春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