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林语堂读后感.docx / 文档详情
林语堂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6.4千字
约12页
0
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林语堂读后感.docx

林语堂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林语堂读后感

第一篇:林语堂读后感最近赶在过年前把《林语堂传》粗略的看完了,为什么说是粗略的看完了呢,倒不是我没有认真去看,而是因为书中摘录了林语堂不少文章,然而由于自己国学功底太浅,有些实在看不懂,只好略去。但还是有一些感想的,为了怕时间长了忘记,特在大年初一大晚上记录下来。以前只是依稀对林语堂有些印象,知道他是个作家(呵呵,实在是太依稀的印象了),知道他的《京华烟云》,其他就基本没有了解了,在这个学期的新东方课程里,一个留学回来教我们写作的女老师向我们硬荐他,说学英语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能忘记国学的研习,否则你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就会言之无物,就会露怯,因为人毕竟对他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的书法、国画、诗等等,就算你的英语再出色,也没有用处,语言就是用来传播文化的工具。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贯通中西的大家,用他的自评就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早年爱读书,上过私塾,也上新式学堂,几乎将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的所有藏书都读了一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英语水平,之后他在美国旅居创作英文作品三十多年,大多是用美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介绍中国文化,比较有名的有《吾国吾民》(MyCountryandMyPeople)和《生活的艺术》(TheImportanceofLife),出版后曾长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好多美国人当时对中国的好感就是从林语堂的书中获得的。孔孟庄的智慧同样吸引着美国人,赏花品茗似地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给注重现实利益的美国人仿佛打了一针静心剂,据说当时好多美国妇女都以《生活的艺术》以生活准则,足见林语堂语言的功底和力量,更准确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我不由得就联想到中国软实力(或树立国家形象)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在美国开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说实话,拍的不错,很大气,但总觉得文化的魅力没有太体现出来,而且正如美国媒体所说,一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其拍几个宣传片,不如这个国家的大企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来得实在和扎实。宣传片可能很能勾起中国人共鸣,但美国人想要了解的是这些吗?不知导演有没有考虑。既然中国强大了,文化外交的需求增强了,那么时代就呼唤像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的人才,能够熟悉传播受众的文化,热爱并了解自己的文化,更高一更层次,找到自己文化中特有的又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比如孔子的“仁”,老子的“道”。现在中国还在四处建设孔子学院,但愿它不要变成一个汉语培训机构,但愿其中的老师能够吟古诗、会书法、向林语堂一样饱学中国传统哲学。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国学方面是不够重视的,有时太偏重于学习外语了,语文课高中时,有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应付考试了,好不容易进入大学,进入大二便没有了语文课,就是在大一上《大学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时,也是马马虎虎。我就记得,在备考《中国传统文化》时,读教材,才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确实还有不少东西很有意思,但我们却不知道。甚至于许多老外知道的中国文化,我们也不甚了解(比如凝聚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二十四节气”还记得吗?),而在这方面台湾做得很好,中华民族的许多好品质他们还保留着,而且与现代的生活习惯有机结合,很值得我们借鉴(这个有时从台湾综艺节目都能看出来,主持人动不动就会蹦出几句成语来)。有人会说,钱钟书也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啊,不错,但钱似乎更侧重于将国外的东西介绍到中国来,在向外传播方面,成绩是比不上林语堂的,但长久以来,林语堂的作品一直未引起大陆人的重视(这个从我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就可看出,别的作家都是好几套,旧了就会更新,而林语堂的书只有一套,而且已经很旧很旧了),也许是因为他与国民党、台湾、蒋氏夫妇走得太近了,引起了大陆政府的反感,或许这也是我为什么对林语堂不熟悉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主要是自己才疏学浅,呵呵),真的希望外宣部门或者致力于树立中国文明古国良好形象的人对他的作品多加关注。开学打算去买一本《吾国吾民》读读,最好是中英对照的那种。第二篇:《林语堂传》读后感读《林语堂传》有感林语堂,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是《京华烟云》的作者。他或许离我们有些有远,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他,他所写自传的语言也并不十分华丽,常人很容易读懂,但从他的自述,我能了解他的生活,他想法。他的思想超越了当时愚昧的人们,他渴望获取知识,他的乐观幽默,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林语堂生于国势岌岌可危的光绪二十一年,在这乱世中他能潜心学习,能有正确的判断,接受先进的思想,这并不容易,我想他的父亲在这方面对他影响是很大的。他的父亲是位基督教的牧师,这使得林语堂从小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熏陶,听西方的故事,他在书中这样写到“当我在廿岁之前我知道古犹太国约书亚将军吹倒耶利哥城的故事,可是直至卅余岁才知孟姜女哭夫以至泪冲长城的传说。我早就知道耶和华令太阳停住以使约书亚杀完迦南人,可是向不知后羿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林语堂读后感

文档大小: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