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案例【编辑原创】.docx / 文档详情
案例【编辑原创】.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7万字
约64页
0
5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案例【编辑原创】.docx

案例【编辑原创】.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

第一篇:案例[案例]我最不愿意上的一节课就是每周四下午第二节的语文课。这是因为第一节是体育课,体育老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下课后,学生不是马上进教室休息,而是将体育课的内容加以延伸,不玩个满头大汗誓不罢休。大部分学生在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极不情愿地、懒洋洋地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更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我多次批评,也多次引导:体育课下课后,先回教室休息,才有精神上语文课。可收效甚微。又一个星期四到了。我坐下沉思: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喜欢被人称赞,而且从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认为对孩子消极批评会使他们灰心丧气,而应以积极表扬鼓励为主。因此,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上课前三分钟,我来到教室,学生见我已经进了教室,也陆陆续续从操场上回来。音乐响起,一个个学生懒洋洋地做着眼保健操。要是在以前,在音乐停掉之后,肯定是批评教育一番。但是这一次,我选择了微笑,我微笑着环视教室。学生一下子懵住了,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我趁机微笑着说:“你看,小朋友们坐得多直,多有精神啊!”唰,全班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小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这真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我心中窃喜。在上课过程中,我一有机会就表扬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整堂课,每个学生都精神抖擞,就连平时的几个小调皮,也主动参与学习了。下课后,几个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笑起来真好看。”我还给他们一个微笑。[案例分析]的确,因为是带一年级的新生,又是班主任。学生的常规要抓,成绩也要抓,已经使我提不起精神笑了。而我以前一直认为:做得不对要批评,做得好才表扬。但这一节课让我真正明白:批评与表扬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是为了强化学生好的行为,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缺点。而表扬则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记得有这么一个比喻:批评是“药”,是“药”三分毒,并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因为有些人对某些“药”是过敏;而表扬则是“保健品”,对谁都有用。不过“保健品”吃多了就会失去原来的功效。因此,要把握好表扬的“度”。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表扬”的“火候”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认为表扬要多用,但须恰到好处。第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无端地乱夸奖他,否则会使孩子滋长虚荣心和自满情绪,同时要让孩子从我们的“表扬”中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确实是值得保持的。比如有些老师喜欢用“你真棒”、“你真不错”、“你真了不起”等语言很笼统的表扬学生,而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我认为应该用“你的字写的很好看”、“你作业本保持的很干净”、“你读的很有感情”、“你说的很有条理”等比较具体的语言表扬学生,使他们真正明白自己的优点并加以保持。第二,要及时和适时地“表扬”,不能事过太久。如果时间过去太久,孩子就会淡忘所做事情,不能理解老师的用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要当众“表扬”,造成好的影响。俗话说:“批评用电话,表扬用喇叭。”因此,表扬学生要当着大家的面,使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进步并对其报以赞赏的目光,这有利于孩子的更大进步,特别是对于以往表现不佳的孩子。第四,要重精神鼓励,轻物质奖励。使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具有荣誉感、上进心。7、例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例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分析:适当的教学幽默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会提高教学的形象感,加强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应注意有效教学。事例1中的老师面对学生不太善意的提问,的确很机智。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无效的教学案例。首先学生们对教师的回答不过一笑了之,没有增强印象,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教师随口而出的话语也很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学规范。事例2中的老师很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教学预设。所举的例子不但有助于教学,而且使学生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做到了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愉快后反思,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8、案例在一堂观察玉米的课上,一位男同学凡是听见有人说发现了一条虫子,他都要跑过去观察。老师在课上并没有制止,只是在下课后,老师单独留住了这位男同学,请他帮助收拾玉米,然后说,你对虫子很感兴趣?同时也指出了上课还是不能东跑西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案例【编辑原创】

文档大小:5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