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9万字
约32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docx

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

第一篇: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1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内容之比较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人文知识又包括科技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却具有偏听偏重于实用性,而且过分地重视教育形式的特点。第一,把礼仪教育形式化中国古代教育把重点放在礼乐上,除了乐外,还极为强调礼的重点性,因为礼在塑造完善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却是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由于礼仪“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标准,又为人们的行为指明了方向”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国人就对仪式、礼法程序特别重视,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形式化的东西“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汛拚正席,先生乃坐……若有所疑,奉乎向之”等,随着时间的流逝,礼就逐渐演变成人们的行为标准所以,孔子提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二,把教育与光宗耀祖相结合特别是以“仁”的核心的道德伦理,无不体现着孝亲、尊祖、忠君、敬天的观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思想观念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具体体现。由于祖宗在历史上始终是人们心中的崇拜偶像,所谓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观念总之,光宗耀祖成为教育的重要观念,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阻碍社会进步传统教育理念。第三,把教育与追求功名相结合中国古代教育同时强调“举贤”和“学而优则仕”,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通过教育途径,渐渐在学生的心灵和百姓的身上滋长。受教育者追求学而优则仕是十分自然的现象经过长期的教化,当年,墨子也希望通过教育以培养贤士,他说:“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己”,虽然他的目的在于社会政治的功利目的,但不能不说尚贤主张有利于追求功名的滋长。希腊古代教育内容基本上与中国相同,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视艺术教育和追求竞争性教育。第一,追求艺术教育虽然希腊古代教育像中国一样,把感化和陶冶心灵作为宗旨,但前者并不像后者那样十分强调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相对来讲,前者比较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艺术熏陶的作用。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仄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们吸收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他从理智还没有必达的幼年时期,对于美丑就有这样正确的好恶,到了理智发达之后,他就亲密地接受理智,把她当做一个老朋友看待”n这段话是说,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直接鉴赏、玩味各种艺术作品,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或优雅美妙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从而引起共鸣,从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中,也可以看到古希腊教育追求艺术性的特点他说过教育是“为了教育,为了心灵的净化,为了理智的享受”>>古希腊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通过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第二,追求竞争性教育古希腊教育中不存在固定的考试形式和统一的教育制度,实际操作中往往录活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试,诗人、政治和演说家、学生通过现场辩沦、’弓作和讲演等形式进行考试,或通过马拉松比赛进行考试。由于不存在程式化、固定化为考核体系,受教育者就有较自由的思想空间和较多的创造机会,他们的潜能就可以不受拘束地发挥出来。古希腊还重视教育的公众性,让受教育者在社会化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不要像现在这样侮人只分别照顾自己的儿章,给扑以为最适合他们的教育。”2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目的的比较中国教育重视教育的实用性,这种明确的社会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而。第一,德才兼备和学而优则仕,是培养管理国家贤才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是孔子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卜大贡献之一。孔子的主张不仅包含了学习的目的,而且强调了学习是从政的先决条件,不学无以从仕的主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对以前无条件选官制度的限制或挑战,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从用人标准的角度来看,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也是对传统世袭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当然,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从政做官,这是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始终的。这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德才兼备”是孔子的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n此话表明中国古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了培养管理国家的栋梁之才,古代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内容如六艺、六经,它们包括人文和军事、书写、算术等知识,用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使他们具备治国平天下的素质要求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论古代中国与希腊教育文化精神论文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