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傣族泼水节(大全5篇) 第一篇:浅谈傣族泼水节浅谈云南傣族泼水节《引言》我来自美丽的彩云之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有26个民族世代杂居,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很多少数民族具有古老,神秘的文化,节日传统,令人心驰神往,其中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而我生活的腾冲紧邻德宏州,境内也有傣族聚居,因此对傣族的泼水节非常了解。以下将浅谈傣族的泼水节。《摘要》被称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泼水节,是傣族重要的节日。由产生到今,泼水节经久不衰,反而益加兴盛。泼水节到底是怎样的节日,它包括哪些方面的活动和社会价值呢。水是生命之源,而云南连续多年遭遇干旱,泼水节的狂欢看起来似乎又与“节约用水,反对浪费”的口号相悖。如何办一个与当前抗旱背景相融合,欢乐热烈,充满意义的民族节日,值得我们深思和行动。时至今日,傣族泼水节几乎已成为滇西,滇南地区所有民族共同的节日,对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一傣族泼水节的历史由来有关傣族泼水节最著名的传说是七公主杀火魔。相传很久以前,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凶恶的魔王,无恶不作,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的第七个妻子善良勇敢,决心杀死魔王为民除害。在探知了国王的保身秘密后,她和六姐妹一起,乘魔王熟睡之际,用魔王的头发拴住他的脖子,拧下了魔王的头。但魔王的头在地上滚到哪,哪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姑娘们情急智生,她们把魔王的头抱起来,火就熄灭了。就这样,七个姑娘轮留抱着魔王的头,每人抱一年,一年一换,从此傣族人们才有了幸福的生活。为怀念这七位姐妹,傣族人民每年泼水,意为她们洗去身上的血迹,祝她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所以每年都要泼水一次,世代相传,一直沿袭到现在。地理环境对傣族的泼水节的起源有着较大的影响。傣族分布在云南西南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之中,2月至5月为热季,6月到10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一月为凉季。在热季和凉季里,气候干旱,雨水不丰。由于为热季,傣族人对水的需求就很显而易见了。正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人们经常到水中沐浴,可能并因此而逐渐形成泼水节,并寄予美好的祝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泼水节与炎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得出它必然和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傣族泼水节,水是整个泼水节的核心,人们用水表达对朋友、亲人以及不相识的人,表达祝福。二泼水节期间的主要活动1、泼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大泼三天,小泼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洒,互致祝福,共同祈求疾病不生,四季平安。(沸腾的傣族村寨成了欢乐的海洋,成为如诗如画的水的世界。)注:现在政府专门组织了傣族泼水节狂欢大会,地址选在当地城市最繁华的广场进行。我的家乡腾冲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傣族泼水节狂欢大会,而我大学以前,每年都参与其中。2、赶摆、丢包“赶摆”是傣语赶集、庙会的意思,每逢重大活动,节日都来要举行,它含有欢庆丰收,胜利和宗教集会的意思。泼水节赶摆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个,一般要举行划龙舟、堆沙、傣舞、放高升等活动。一到泼水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各种活动。泼水节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3、赛龙舟相传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严洪窝。他作为穷驸马,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反而差点被皇帝通过赛龙舟的形式杀害,意外得到龙王的帮助而避过此害。把凶恶的国王铲除了,为民除害。从此,傣族人民便以赛龙舟的形式来纪念岩洪窝。并演变为今天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赛龙舟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4、堆

猫巷****志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