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docx / 文档详情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3万字
约24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docx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

第一篇:浅谈李清照浅谈李清照词的“点石成金”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女词人。她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新婉约,意境优美,幽怨凄恻,自成易安体。她的词脍炙人口,其中一个原因是不落窠臼,在继承前人诗词基础上有革新创造。她善于化用别人的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点石成金,使作品简洁含蓄,意境全出。使人耳目一新。她对词的点化体现四个方面:(1)点化动作神态,意境优美(2)点化句式,加深意境(3)大力烘托,扩大意境,(4)融化一体,渲染意境。集中体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奇句”。分析李清照词点化的妙处,进一步理解李词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关键词:继承创造点化点石成金引言:高中语文新课改加大了古代诗歌阅读量,必修五册均有重点单元,选修课还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另外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现以李清照词为例,浅谈古代诗歌鉴赏。宋代黄庭坚《豫章集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新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也作点石成金,喻把别人不好文章改为好文章,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两宋词人特别喜欢引用唐、五代以及宋初著名诗人诗句,引用得活,确能充实内容,引起联想,使作品简练含蓄典雅,加深词的意境。用得不好使作品生涩乏味,枯燥灰暗。关键在于出自内容,感情需要从内心呕出,而非有意堆砌,即“师其意而不师其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填词“圣手“李清照善于化用别人的诗句或整首诗意境,点石成金,使她的词耳目一新,主要是因为她不落窠臼,在继承前人诗词基础上有革新创造,用她的心创造新的意境,自成高格,自有奇句。那么她是如何点石成金?.一、点化动作、神态意境优美李清照的《点绛唇》后三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人物栩栩如生。这是点化唐人韩偓《香奁集》“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两相比较“和笑走”,则轻浮;“和羞走”则深挚纯真。“和羞走”者,含羞疾走也。写出少女遇到陌生男子的惊诧,羞涩的神态。“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回首”有所期待。描写少女微妙细致的心理,眼前的男子可能举止不凡,风度翩翩,也可能是想她求婚之人,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好意思见,她对男子的好奇、爱恋就在这“倚门回首”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搓梅子”表现紧张不安,而“却把青梅嗅”描写少女故意造作掩饰的神态动作,这一细节进一步描绘少女心理,她不好意思再偷看几眼,又怕男子看透她的心理,灵机一动,拉过园门口的一枝青梅装模作样嗅着,把少女的天真可爱、纯洁、调皮又有几分矜持刻画得惟妙惟肖,娇态可掬,一字传神。李清照点化作品动作、神态,语言清丽,意境优美,三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曲尽情惊”(明、钱允治)比韩偓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点化句式,加深意境“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一剪梅》。这是作者思念外出求学丈夫赵明诚而作的词,委婉曲折又真挚动人,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认为此词“诗意飘逸,令人省目”特别是下片,非常形象道出相思之苦,闲愁之深,这也是李清照点石成金的效果。罗邺《雁二首》“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唐代韩偓《青春》“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地愁”诗人从这些诗句化出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相思”——彼此思想感情一样“两处闲愁”——两边为相思愁苦,虽天隔一方,锦书难托,但双方情意笃厚心心相印,而且从“思”到“愁”感情深化,正因为人分两处,心中笼罩深愁难以排遗,才有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比罗诗韩诗语句工整,情感起伏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李清照点化前人诗句,使之呈现新貌,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出原句。毛滂《惜分飞》“愁到眉峰碧聚,愁由心间转移到眉头上”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古人设想愁像人体中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在内愁肠愁心,愁在外愁眉愁脸。“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愁由眉头转移到心上,“才下”与“却上”起伏大,诗句结构工整,形象写出无法排遗的忧愁,和上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悠前后照映,相得益彰。”相比之下,毛诗的愁绪不如李诗浓,范诗比较平实板直,不能醒人眼目,从诗的语言生动形象性方面稍逊易安一等。三、大力烘托,扩大意境李清照晚期的词《渔家傲》其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更妙。词人李清照晚期词苍凉沉郁,这首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