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第一篇: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与思考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16:16作者:洛桑·灵智多杰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脆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发源地,长江主要支流岷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面积4.4万多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是高寒低温、阴湿多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大陆性气候地区,也是江河源生态环境脆弱区。州内地广人稀,天然草地、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47.55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其生态变化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产生跨区域的重大影响,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其中,黄河在州内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多和草原过牧超载、乱采滥挖等掠夺式生产,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目前,全州已有90%左右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风吹草动、牛羊肥美、没有一点沙化的玛曲县草场平均沙化率达21.8%;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的48%下降到目前的19.85%;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初仅为0.8万平方公里,现在已达到1.18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年平均流量20世纪70年代是472.6立方米每秒,2000年降到303.0立方米每秒。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剧了该州高原气候的干旱、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近年来黄河在玛曲县的水源补给量减少15%左右、长江上游支流白龙江流量下降20.6%、黄河支流洮河流量下降14.7%、大夏河流量下降31.6%,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草地、森林、湿地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容易引发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河口断流。这种严峻的生态状况,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令人欣慰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将生态保护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促使我们根据甘南州的实际,认真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出路。该州地处藏汉民族交流的前沿地带,具有衔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境内资源丰富,交通又较其他藏区便利;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现实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都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积累了一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甘南州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以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平衡,对周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重点。这是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关键。2004年,甘南州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8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64%,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0.54%。很明显,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地区,农牧业贡献率偏低,二、三产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低、牧业不优、工业不强、特色少和服务滞后等问题。单一的经济结构是支撑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要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经济的突破口在于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甘南州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从全州、全省和临近省份分工体系中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利用当地资源,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及时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和自我平衡的思想模式,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特色产业体系。要立足于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州情,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畜牧业作为主要任务,努力繁荣农牧区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向农牧林业生产的深度发展,打好绿色牌、特色牌,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优化农牧林业布局,全面提升农牧林产品的质量。加快草业发展,建立草地培育体系。通过恢复更新天然草地,培育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立饲草料储备基地;发展现代化草产品加工业,包括干草加工、草粉、草块、草颗粒加工和青贮及半干贮、秸秆氨化等,实现草业产业化。发展生态畜牧业及其加工业,通过发展养殖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集中连片搞育肥,建设牛羊肉、鲜奶、绒毛、育肥等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牦牛、藏羊、鹿等为主的特色畜牧业,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业,走以科学饲养、市场化取向、集约化经营为主的舍饲路子,改变靠天养畜、借场放牧的传统做法。改造、兴建和引进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同农牧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

高格****g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