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docx / 文档详情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2万字
约169页
0
1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docx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篇: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当代文学是限定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文学,有着极其复杂的面貌和特征。§1、新中国成立前期十七年文学思潮(1949——1966)五个发展阶段阶段:(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1955年:掀起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1951年)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年)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结果:胡风被捕入狱,2100人受到株连,制造了新中国罕见的冤假错案。(二)、1956年上半年——1957年下半年:落实“双百”方针。“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时间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结果:文学活力初显。(三)、1957年下半年——1960年:掀起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批判三种文艺界人士:老作家:丁玲、冯雪峰、陈企霞、艾青、吴祖光等。文坛新秀:王蒙、刘绍棠、从维熙、方之、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有“右”倾嫌疑的文艺工作者。结果: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造成当代文学的巨大损失。(四)、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的调整。四个有代表性的会议:1、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1961年6月北京)2、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1961年北京)3、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1962年3月广州)4、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1962年8月大连)结果:对文艺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局部地调动了一些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五)1962年——1966年:“左”倾思潮升级。1、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阶级斗争扩大化,由此大批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2、大肆批判“现实主义深化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写中间人物论”等文艺观点。结果:“左”倾思潮愈演愈烈,严重地摧残了文艺事业,直接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文化大革命革”十年文艺思潮(1966——1976)特殊时期形成的三种文学:1、“阴谋文学”:是直接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的文学,是“文革”中的主流文学,这一类文学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创作原则:“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三突出”原则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创作理论:“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2、“地下文学”:高压专制下产生的一种传抄之作。其特点:自发创作、自发传播。如:典型代表《第二次握手》和“天安门诗歌”。3、“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这类文学通过种种形式抵制“左”倾思潮,维护艺术尊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小说《万山红遍》、《春潮急》、《闪闪红星》等;戏剧《万水千山》、《三上桃峰》、《园丁之歌》等;电影《创业》、《海霞》、《李自成》(第二部)等。“黑八论”之说:“文革”期间,阴谋家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八个样板戏”:“文革”期间,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被江青一伙封为“革命样板戏”。总括:“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黑暗的一页,左倾文艺思潮和阴谋政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文艺事业遭到了空前的劫难。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四章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档大小:1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