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剂科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药剂科五年发展规划药剂科五年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进一步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效率,促进医院药事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的健康发展,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我院药学工作水平,在未来的5年将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与药剂科打造成优秀的团队,特制定规划如下:一、构建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贯通的药学服务体系(一)加强药品供应目录衔接。以医疗联合体中南医院为依托,加强与中南医院用药衔接,逐步实现药品资源共享,减少群众跑大医院次数,方便群众就近取药。要探索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推进实行统一的药品供应目录,探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二)探索建立与中南医院相同的药学服务标准或规范,构建统一供应药品的知识库,实现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药品信息的标准化。实现处方跨医疗机构流转,在处方审核等方面,接受中南医院指导,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推动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三)探索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与医保部门协商制订出台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政策,明确可开具长期处方的慢性病目录、用药范围、管理制度、安全告知等要求,对评估后符合要求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药品调配时随药品同时发放“慢性病长期处方安全告知书”,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首次长期处方必须在实体医疗机构门诊诊间开具。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和能力(一)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药学服务模式的“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通过转变模式,进一步履行药师职责,促进药学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二)加强科室建设。药剂科是医院的专业技术科室。按照《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满足分工明确,梯队合理,服务指导用药需求。药房布局和流程合理,保障药剂科正常工作开展的需要。力争未来5年内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对危害药物和肠外营养液实行集中调配。加强临床药学室建设,工作内容要发展到能提供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药学服务等全方位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工作模式。重点是能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治疗方案。(三)提升学习学术氛围。制定药剂科全年学习计划,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的全科业务培训,由每位职工轮流进行专题讲解,调动全体职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全科职工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八星药师”服务宗旨为高标准,打造一支管理型、实干型、学习型的优秀团队。(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药学咨询等信息服务。定期由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强的人员负责对全院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专题讲座。丰富《药讯》内容,通过药讯探讨、点评、总结、反馈、警示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逐渐实现与临床药物治疗相融合。建立药学微信公众号,推广和普及合理用药信息。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主观能动性,尽快融入临床治疗团队,提供全方位药学服务,形成医药护协作机制。(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对医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并与医师处方权授予、职称评定、医师定期考核和评价药师审核处方质量挂钩。加强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对用药不合理、问题集中或突出的药品品种,实施限购、暂停采购等措施。重点对基本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等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推进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在全院开展,提高病原学检查送检率,要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六)加强ADR、MDR的监测报告工作,制定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奖惩制度,提高医护人员上报不良反应积极性,通过对不良反应的收集、汇总、分析、通报以及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为全院药品目录的遴选和更替提供信息支持,提高药品采购质量,逐渐降低全院药源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七)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对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药品目录的遴选、采购、验收、保管等过程,要严把药品检验关,对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已经入库的药品,要加强库房管理,逐步补充和完善库房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计划申购24h温湿度监控预警系统,保障各种药品有与之相适应的储存环境,以保持质量稳定,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三、充分调动药师队伍积极性(一)加强药学人员配备培养。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诊疗服务量等因素,配备相适应的药学人员,使得人员数量能够满足药学

雨巷****珺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