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2万字
约38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docx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08级人文四班毕鹏利一、前言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以1909年《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的出版为主要标志。该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有以儿童为中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完全人格的培养、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混龄教育、丰富的教材与教具、屏除单一奖惩制度等特点。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她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而这种自由又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蒙氏教学法早期是针对智障儿童设计的教学方案,后来经过修改后也适用于学前正常儿童。该教学法自产生以来就长久而广泛地流传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并对英国、法国、美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末,蒙台梭利教学法还在曾经拒绝过它的国家(如俄罗斯)迅速发展起来;到2002年莫斯科已有80所蒙台梭利幼儿园。目前,蒙台梭利向着幼儿前期0-3岁,儿童期6-9、9-12岁延伸,并从私立学校走向了公立学校。蒙台梭利教学法传入我国集中在1913年—1922年期间,并具有“传入时间早、起点高”的鲜明特点。如1913年《教育杂志》发表了我国最早介绍蒙氏教学思想的文章《蒙台梭利女史之最新教育法》;1909年蒙台梭利用意大利文写作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仅在1913年就有学者把它介绍到国内,该书的中文版也随后出现。可以说,作为非英语国家,我国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认识和了解是相当的及时的。“中国化”一词,英文为“indigenization”,也可以译为“本国化”、“本地化”和“民族化”;教育中国化,可以理解为外来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与我国教育实际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幼儿教育界也不断地吸收和审视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股“蒙台梭利热”,一些相关机构如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中国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等也相继成立,不少幼儿园还开设了蒙台梭利班,蒙台梭利工作室等,也有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的蒙台梭利幼儿园。自2000年起,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园的实践开始进入了诸多学者研究的范围,并相继成为国家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如中国教育协会“十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科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等。如今,蒙台梭利在我国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个省区;传播的趋势也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一万多个幼儿园班级在进行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实践。目前,蒙台梭利教学法也已逐渐从幼儿园走向亲子园和家庭,受到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以及社会人士的关注,成为了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内容(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四要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的心智》、《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等著作之中,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四个主要内容进行探讨。1、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著特点。第一、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人和动物都是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但人并不能像动物那样一生下来就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本能,并做到动作协调;人的本能是在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是通过自己和环境交往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内部组织结构”。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之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里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她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的形成时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着和生理胚胎期发展同样的路线,开始几乎是一无所有,受到一种内在生命及创造能力的驱使而发展,经过吸取外界刺激和印象,积累材料,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第二、心里具有吸收力。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因而反对外铄论;但又说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发展能在脱离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自动地实现。她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能力,简称“吸收心理”既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的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利用他周围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问题研究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