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解放战争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解放战争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6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放战争教案.docx

解放战争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放战争教案

第一篇:解放战争教案第三章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二)[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胜利原因和意义。思想教育:1.解放区的土改具有极大意义,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2.三大战役是空前的,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能力培养:1.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2.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原因及具体过程,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全面性。[重点难点]重点知识: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难点知识:土改政策的改变;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的进程及胜利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情况。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解放区的土改时间:1947年内容:意义:一亿多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思考:自1931~1947年来,中共先后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政策?主要原因是什么?各有何意义?有何认识?(提示:主要原因: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识:中共的政策具有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战略反攻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方向:中原地区。情况:(略)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思考: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敌人力量空隙;(主力在陕北、山东)大别山地区是老区,群众基础好;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引用课本61页材料,分析:人民解放军第二年的任务是什么?主攻方向?具体情况怎样?有何意义?三、战略决战的胜利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数量、民心、装备、士气、后方、战略上)2.三大战役的概况:(略)播放电影三大战役的片段。3.意义:是空前的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努力;中共战略方针的正确;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小结]:(略)[作业]:一、选择题1.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A、内线防御为主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C、内线相持为主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3.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A、群众基础良好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4.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是指()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二、材料题材料1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①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②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③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需要的贫民使用。──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3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为得抗不交纳。──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4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回答:①比较材料1.2,指出材料2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②比较材料2.3,指出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③比较材料3.4,指出材料4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④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B5.D二、材料题①材料1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材料2没收地主土地,保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解放战争教案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