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改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2 第一篇:课改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2课改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新立中学在县高中新课改现场会的发言一、学校简介新立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县内首批被命名为高完中的学校之一。2010年9月,原忠县新立镇初级中学校并入忠县新立中学。学校现占地70余亩,校园分A、B两个校区。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749人,教职工201人。二、课改背景新立中学的高中课程改革首先是从活动课程(选修二)开始,学校首先制定了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并于于5月3日召开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开发动员大会,组织教师学习忠县新立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又于5月20日开始向教师征集校本课程纲要,并收集课程纲要,编制活动课程手册,于本期全面实施。我们一共开设了24门选修课程,涵盖了学科类、科技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四大门类,依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行走班教学。目标是:高中学生记入学分管理,初中学生培养兴趣特长。其次才是投向课堂教学改革:今年上半年,在全县新课程改革推进会之后,我校提出了新课改分“三步走”:5月21日起,初中一年级试点;第二步:6月1日起,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三步:9月1日起,全校展开。我们召开了“四个会议”即新课程改革推进会、教师全员培训会、学习小组长培训会、学生家长会。抓好了“四个培训”即导学案编写培训、课堂教学实作培训、合作学习小组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最终确立了我校“三段、三课、(六步)、三培养”的高效课堂教改模式。三、“三段、三课(六步)、三培养”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探究的中心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其核心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以学定教。根据当前形势及上述的教育、教学思想,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我们在研究和总结不同地区的课堂教学模式后提出“三段三课三培养”教学模式。即:“三段”即学案导学、课堂展示、拓展提升。“三课”指的是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其中包含六步:1.创设情境,出示目标;2.自主学习,预习自测;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4.课堂展示,相互交流;5.教师点拨,拓展提升;6.当堂检测,知识反馈。“三培养”一是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自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这也要求教师必须精心编写导学案,能起到导学的作用。二是通过课堂展示,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这是高效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各班组建好学习小组,小组内、小组间能够分工交流合作。三是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共同探究能力,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提高,达到掌握知识的最优化,这是高效课堂的根本宗旨。其特点是大容量、快节奏、高要求。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1、从洗脑开始、抓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中“会”,变老师的“讲”为学生的“做”,让学生在“做”中“思”,使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变革需要教师重新洗脑,彻底转变固有观念,拚去传统做法。我们一改过去靠说教的方法来转变教师的观念,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把目光投向全国在课改方面取得成功经验的一些学校。先后组织了49名教师前往綦江中学观摩学习,接着又派出十名骨干教师赴山东学习。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带着经验回来。回校后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一致认为:他们的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以操作的,这是不容置疑的,用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2、从引领开始、抓教师指导为了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改教学模式和基本流程,一是举行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将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五步六结构”、綦江隆盛中学“四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一一介绍,二是通过看课堂实录,从中掌握高效课堂的课堂结构和基本环节等精髓。三是赴山东学习考察的十位教师上汇报课。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课非常成功,大家听后非常满意。课后,有老师这样评价说:“这些课倒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教育课、启发课、培训课。今天看见了学生上台的精彩展示,真让人刮目相看。”四是示范引领。通过学校开展新课改达标活动,确立了文科王云(初中)、曾小竞(高中),理科刘兴碧(初中)、冉瑞荣(高中)以及陶春芳(高中)等教师为广大教师献

元枫****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