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谈我对教科研一点认识与体会 第一篇:谈谈我对教科研一点认识与体会谈谈我对教科研一点认识与体会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校长讲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科研果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谈谈对教科研的一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对教科研的理解是:做好工作就是教科研。这种理解是对教科研工作的泛化,这种泛化可以打破教科研在我们一线教师中的神秘感、恐惧感。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说课是教科研,备课是教科研,上课、批改作业、做班主任、做行政统统都是教科研,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有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单纯地应付工作当然谈不上是研究,但我们在尝试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时,我们就是在研究。善于学习就是教科研。学什么?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对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有益的知识。1、不断的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近三十年人类创造的知识总量已超过这之前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知识总量之和。走进21世纪,人们突然发现,那种靠学生时期所学知识而受用一生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终身学习已成为人自身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应加强学习,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知识面宽泛,精通专业的人。前几年上海就流行这样一句话: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2、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不敢放开,为什么?知识不够,能力不强,所以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3、教师的学习,是学生求知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有一个学生叫华志荣„„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学习怎么办。4、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是蜡烛,教师要有双向成材的观念。许多人将教师比喻为蜡烛、春蚕,不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到死丝方尽”。我不要这样看,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杭州市优秀教师朱莱龄说过:“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而枯萎;相反,我觉得在孩子们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的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净化,业务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在学生成才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在岗位成才,只要你肯学习,善于学习!钱梦龙、魏书生、唐江澎(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他们在教学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众所周知,这跟他们善于学习、勤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钱梦龙中专毕业、魏书生初中毕业、唐江澎高中毕业,他们不学习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呢?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华东师大教育管理专业毕业,为了搞好语文教学,于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自学了许多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涉猎了古今中外大量名著,与此同时她还认真钻研教育心理学,摸索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她在热爱学生、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于老师身上,谁能说,教师只是燃烧呢。如果说她也在燃烧的话,那也是一只火鸟的燃烧,是凤凰的涅槃。她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又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自我、不灭的自我、永恒的自我。她的思想和生命在她的学生身上以及学生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延续,甚至是世世代代得到了延续,也影响到了所有知道她的人、了解她教育思想的人!黄永明,我们有的老师说,他有什么了不起?但黄永明还是10几年前的哪个黄永明吗?(很有教育思想了,省示范初中)什么改变了他?学习改变了他,知识改变了他!王晓辉,也有老师会说他是个什么东西?就那么两下子嘛!我有什么了不起?我确实没有什么,是什么改变了我:是学习改变了我,是教育科研改变了我!我在大学读了三年政史专业,工作后又读了中文第二专科,又接着函授了中文本科,2001年又参加了华东师大在锡山区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还参加了无锡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两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这些学习对改善我的知识结构,拓宽我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我搞教科研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有1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教育随笔和散文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参编书籍8本。为我能在甘露这样的学校里,得到锡山教育界的广泛认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政史专业的毕业生,连教学能手都不是,做了语文教研员,在锡山也算是个小小的传奇吧。再拿我师傅教研室主任赵宪宇老师为例,他94年来到华庄中学,96年踏上教科研之路,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他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本,成长为语文特级教师,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据我了解,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走了教科研这条捷径。唐江澎如此,孟晓东如此,我们甘露中学出来的浦春雄、凌瑞初也是如此(一个学校也是这样的)加强研讨就是教科研。纵观历史,学术氛围愈是自由的历史时期,争论就愈激烈,成就也就愈丰硕。如春秋

努力****妙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