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7.4千字
约13页
0
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docx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

第一篇: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汶上县寅寺镇中心小学《论语》,一部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要以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去体会当中所蕴含的与今天中国人相关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让我们一起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去《论语》,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论语》,是让我们学会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同学们,背诵《论语》,可以帮我们积累知识;感悟《论语》,可以帮我们涵养品性;吟诵《论语》,可以帮我们滋润心灵;演绎《论语》,可以帮我们增加智慧。《论语》中的经典一旦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沉淀下来,就会成为我们今后人生旅途上的精神养料,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最靓丽的风景。同学们,请你坚持每天大声诵读《论语》吧,让感悟从心灵流向笔尖,课间多和同学交流诵读感受,回家多与父母畅谈诵读心得,你一定更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你也一定能感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你的生活中会多一些儒雅的谈吐,少一些粗浅的行动。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正处于记忆的黄金阶段,让我们抓紧当前,沉下心来,诵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把诵读《论语》融入每一天!第二篇:论语感悟读《论语》,悟人生防山镇颜子小学肖秀红《论语》,有人将它读成‚修身养性‛的宝典;有人将它读成‚治国平天下‛之秘籍。2500多年前的《论语》,今天还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养性‛,拥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触动我们的心灵。细细品读《论语》,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一直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其中的治国、平天下真理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能理解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慢慢明白了《论语》告诉我们的真谛是最简单、朴素的。下面浅谈几点粗浅的感悟,与大家共勉。一、读论语知人性。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我们现今社会,没有坏人吗?人不会做坏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怎来‚性本善‛之说哪?孔子主张‚人性向善,而非本善‛,像是《论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跟‚无为而治‛,若是本善,那何必还要为政、还要治呢?另外像是‚德不孤,必有邻‛;子夏引用孔子说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回应樊迟的‚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老百姓就会跟着尊敬、顺服、用情,让‚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这些,孔子怎么知道‚四海‛、‚四方‛呢?当然是普遍判断人性是向善的,这才能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蛮貊之邦根本不懂儒家,但是你言忠信行笃敬,行善了,照样走得通。这些都是‚人性向善”的论证,同时也是‚本善‛论难以圆说的地方。譬如我们知道某事是对的,并不保证真的会去做。‚我们喜欢做某事,以及我们选择做某事‛这是我们的自由,但是当选择不做该做的事,或者选择做不该做的事时,内心仍会有‚不安‛或‚不忍‛的感受。不安或不忍,就是向善。孔子曾特别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若是一个人缺乏内心的真诚感受,礼乐对他又有何意义?一切都是在表演、作秀,只是浪费生命而已。惟有真诚的人,才可能实现道德价值,行善避恶。一个因为真诚而犯错的人,绝对要比一个因为虚伪而立功的人,更值得大家敬佩。因为前者既然真诚,那么在发现自己犯错之后,必然诚心悔改,改过迁善,成就真正的品德。二、读《论语》,养人格。在儒学中,特别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走进《论语》,感悟经典演讲稿

文档大小: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