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遵义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遵义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遵义市总工会文件遵市工发„2011‟12号遵义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县、区(市)总工会,新蒲新区工会,市教育工会,市直各机关单位工会,各企事业单位工会:《遵义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总工会主席办公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遵义市总工会2011年12月26日主题词: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意见遵义市总工会2011年12月26日印发共印150份遵义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加快建立补充性社会保障项目,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社会基本保险为基础、职工互助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就我市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全市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形式的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对于推进我市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是对我市实行社会基本保险的有力推动和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而增强职工的社会保障,促进我市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其次,认真做好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在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互助活动,有利于大力提倡社会互助,营造和谐氛围,发扬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精神,构筑全市广大职工互助互济共同抵御各种风险的坚实屏障。第三,维护职工享受社会基本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障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开展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的有效载体。做好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特别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体利益,保护弱者、扶危济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其目的在于使职工在享受社会基本保险待遇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工会实施的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由工会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办事机构核实支付保障金,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因患大病、意外伤害等情况产生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缓解职工因患重特大疾病而造成的生活困难。我市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主要依托各级工会来组织和推动,具体业务由全国总工会领导下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在遵义市总工会设立的遵义办事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遵义办事处)承办。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以职工所在单位参加社会基本医疗、工伤等保险为基础。各级工会要积极配合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推动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基本保险,建立起以社会基本保险为基础、职工互助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根据遵义的实际情况,目前首先开设《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计划》三个险种。三个互助保障计划的详细方案由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遵义办事处另行制定。《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年龄在16至60周岁的在职职工,可以通过会员所在单位的工会向办事处申请参加本计划,有效期3年,互助费标准:66元。《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年龄在16至60周岁的在职职工,可以通过会员所在单位的工会向办事处申请参加本计划,有效期1年,互助费标准:26元、50元、74元、100元。《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计划》:年龄在16至60周岁的在职女职工,可以通过会员所在单位的工会向办事处申请参加本计划,有效期2年,互助费标准:36元。在遵义市辖区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都要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互助保障计划。职工申请入会、投保、补助费办理、会员调转等业务由职工所在单位工会经办人员到办事处办理。三、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政策性、业务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工作措施和要求,使这项工作规范运作,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一)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广泛发动,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具体,使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中来。(二)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实行服务承诺和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职工群众满意。要加强队伍建设,根据需要调整和充实人员力量。各级工会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职

是浩****3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