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第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2.设计目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在理论上有所提高;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用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掌握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绘制梁、板施工图。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设计资料(1)该结构为现浇框架结构,该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每名学生的纵横向跨度均不同,由教师指定。(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qk=6kN/m2(或8kN/m2、10kN/m2,由教师指定)。(3)楼面面层采用20mm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侧采用15mm厚的混凝土砂浆抹底。(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除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为HPB300筋。4.(1)①②单向板和次梁的设计:要求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主要应包括截面尺寸的选定,确定计算跨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及确定各主要截面的③主梁的设计:按弹性方法设计,具体内容同上,并要求计算控制截面内④设计说明书中应包含有关示意图,如跨长示意图、计算简图、配筋示意图等。(2)①A4图: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的配筋图(1∶100)。各种细部尺寸应标注齐全,应标明各种钢筋的直径②A4图:绘制次梁、主梁的平法施工图。施工图采用CAD绘制,应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型等均应符合制图标准要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应指出材料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有关的注意事项5.本设计共用一周的时间,其中设计计算部分3天和绘制施工图2天。第二篇: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某建筑的楼盖布置如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面做法为20mm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石灰砂浆抹底。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7kN/m。混凝土强度为C20,梁内受力纵筋为II级钢筋,其他为I级钢筋。钢筋混凝土柱尺寸为400400mm,墙厚为240mm。266006600660045004500450045004500二、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书(1)确定主梁、次梁的尺寸,完成梁格布置。(2)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连续单向板计算。(3)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次梁计算。(4)按弹性方法的主梁计算2、设计图纸(要求用正规图纸作图)(1)楼盖梁格布置图。(2)单向板配筋图。(3)次梁、主梁配筋图。第三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砌体设计楼梯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纵横向承重墙厚度均为190mm,采用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砌块、双面粉刷,一层采用MU20砌块和Mb15砂浆,二至三层采用MU15砌块和Mb砂浆,层高3.3m一层墙从楼板顶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为4.1m,窗洞均为1800mm×1500mm,门洞宽均为1000mm,在在纵横相交处和屋面或楼面大梁支撑处,均设有截面为190mm×250m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为250mm),图中虚线梁L1截面为250mm×600mm,两端伸入墙内190mm,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纵墙计算单元横墙计算单元三毡四油铺小石子10.809009.90+油膏嵌实15mm厚水泥砂浆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坡+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33006.60+3.30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20mm厚水泥打底120mm钢筋混凝土板330033001、荷载计算:(1)屋面荷载: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0.4kN/㎡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0.3kN/㎡800++-0.00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0.56kN/㎡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0.8kN/㎡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3.0kN/㎡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0.17kN/㎡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1.18kN/㎡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6.41kN/㎡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0.5kN/㎡由屋盖大梁给计算墙垛计算:标准值:N1k=Gk+Qk=(6.41kN/㎡+0.5kN/㎡)×1/2×6.3m×3.6m=78.36kN设计值: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6.41kN/㎡+1.4×0.5kN/㎡)×1/2×6.3m×3.6m=95.17kN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6.41kN/㎡+1.0×0.5kN/㎡)×1/2×6.3m×3.
春景****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