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治市图书馆规划建议 第一篇:长治市图书馆规划建议关于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21世纪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图书馆新馆大楼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15个月,接待各级领导、读者参观访问十一万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拍手称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标志着我市图书馆事业出现了全新发展的态势。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的先进图书馆,特提出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请予审议。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层次,着力开展岗位竞赛、优质服务,着力强化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全市图书馆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二、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十一五”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腾飞期,也是我市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我馆将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遵循整理、保存、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全市公众的宗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全面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努力向管理科学化、业务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推进,尽快形成具有上党老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的服务功能,将我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水平的地市级一流公共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以高质量、高效率为全市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要瞄准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沿,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缩小与全国先进公共图书馆的差距。力争到2010年,将市图书馆建成为设施精良、资源丰富、队伍精干、服务一流、独具特色、科研与服务均衡发展,力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实现较高数字化程度,成为省内外周边地市具有一定影响的学习型图书馆。三、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管理与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首先要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体系健全的馆内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坚持以法治馆,高效运作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将能否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考核全体馆员工作实绩的基本内容,将能否充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作为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办馆档次。其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流程重组、职工竟聘上岗后,2006年基本完成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标准制度等。以各业务部门为单位签立服务公约,建立服务承诺制,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和操作细则。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到2010年使全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能够引领长治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第三、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图书馆业务工作咨询委员会、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和读者协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过五年的收集、整理、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品种优良、特色鲜明、各种载体互补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基本上满足为全市各级领导机关决策、科研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事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需要。(1)根据办馆方针和任务,制定文献信息收藏规划。在文献采购工作中确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时代意识。有系统地入藏参考文献、地方文献,有重点地入藏科研文献、科普文献,有选择地入藏青少年课外阅读文献,慎重入藏具有潜在价值的珍贵文献,把优化馆藏结构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使之成为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部分。依据新馆设计规模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年进书量应保证在4万册以上,到2010年馆藏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中外文报刊达3000种以上。(2)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完成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转换工作,力争在2010

St****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