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docx / 文档详情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docx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内容提要】本文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这一问题为角度,全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它们是互相渗透的,也是互相促进的。提出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不能简单割裂。推出“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这一辩证的观点,为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成功的范例。【关键词】阅读习作互相渗透共同促进策略范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我们有许多老师在处理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或偏重阅读,或偏重习作;或上课时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经常出现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的现象,这不仅违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使自己的教学进入到一个教学的误区。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训练目标包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以上的叙述来看,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输入过程,而写作训练过程实际是信息输出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训练是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深化、升华,是注重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体现。我做为一线任教的语文教师,开展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问题的探究,慎重地思考这个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做尝试,结合听课研讨,反思自己教学,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把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的因素,会大大的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一、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养成习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比如,我在教学《松鼠》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时,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式,然后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上课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第二课时课上运用《松鼠》一课学到的总分结构和语言特点来进行写作,很多同学写出《可爱的小鸡》、《哈巴狗》、《我的猫咪》等一些结构、语言都相当精彩的文章,这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二、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中渗透作文教学。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1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捧读《搭石》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选取生活中一幕幕非常平凡的镜头进行平实的叙述;抓住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进行描绘;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描绘的同时还积累了ABCC型的“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声韵形象优美的词语;走搭石的几种行为细致描述的优美句式。课后叫学生以“搭桥”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三、在教学课文的主体部分,渗透作文教学。《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抓住雪大、雪美、雪好来写的。我在教雪大这一段渗透作文教学的。我先让学生认真地品读这一段话。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学生找到了“鹅毛般的雪花”,“簌簌不断往下落”。我继续引导“鹅——毛——般”的雪花是抓住雪的什么来写?“簌簌的不断往下落”。又是抓住雪的什么来写?学生经过我的再次范读后,学生很快说出是抓住雪形和雪声来写的。我继续追问作者还通过了哪些地方写雪大?学生通过读找到了“地上”“和树上”。我指名让学生读这两句话,“地上一会儿就白了”“树上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并问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答道:“一会儿就白了”说明雪下的速度快,面积大;“树枝被积雪压断了”说明雪厚。最后,我总结,同学们,通过地面上和树枝上写雪大这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刚才抓住雪的形状和声音来写雪大,这叫正面描写(也叫直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