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一篇: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越发严重,开始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成人化的趋势,尽管社会各界、政府各界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但青少年犯罪现象仍非常突出。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占当年批捕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0%、51%、38%。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日趋低龄化。由于平均青春期的提早,青少年犯罪愈呈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近三年,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被告人平均年龄分别为22.08岁、19.42岁、17.58岁,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人数比例由9.42%上升到16.96%。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16岁及以下的已占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9.84%,有的犯罪团伙中还有十一二岁的成员。(二)以闲散青少年为主体的犯罪团伙化。一些闲散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在社会容易形成“小帮派”,受社会恶势力人员的教唆、策划和组织,往往实施团伙犯罪。2012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团伙犯罪案占了90%以上,比成年人高出2-3倍。团伙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对人们安全感的破坏性极大。目前城区有些地方治安状况较差,群众意见大,主要就是一些闲散青少年结成团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三)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一些青少年犯罪嫌人反侦查意识强,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就懂得精心计划筹策,作案后知道伪造现场,作案手段残忍,令人触目惊心。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一个普遍引起关注的问题,只有真正明确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良好对策,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则成了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犯罪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它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和缺陷。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忙于挣钱而忘记了孩子,尤其是在农村,父母在外打工的比较多,家长无暇、无力承担教育和监护孩子的职责,容易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过分溺爱子女,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任性;或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判逆行为,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据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26.6%来自破碎家庭,是健康家庭的4.2倍。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端,或道德品质败坏,上梁不正下梁歪,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走上犯罪道路。(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和缺失。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放松甚至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或者是方法方式过于简单,致使少数学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目无法纪。有的学校将学生划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重,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有的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此外,学校对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性意识处于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
森林****io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