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范文] 第一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和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爱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文中那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复习生词,引读词语,看,那高耸的——佛香阁闪闪发光,下面的——排云殿金碧辉煌远处的——城楼隐约可见,桥上的——狮子姿态不一佛香阁排云殿城楼狮子闪闪发光金碧辉煌隐约可见姿态不一还有那朱红的葱郁的长长的数不清的宫墙树丛堤岸柳树......二、理清脉络。1.找中心句。由这一幅幅画面组成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2.理顺游览线路。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请你画上波浪线,再读一读。生活动。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游了那几个景点?如果能用上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说说就好了。你看,作者就这样带着我们走,带着我们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游,这可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游览线路一定要清晰。三、精读感悟(一)学习“长廊”下面请跟随作者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长廊)1.抽生读第一句话,读着这句话,哪一个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有名)有什么疑问吗?它有那些特点呢?师:请大家到书中去找答案吧。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景点特点相应的句子有名的长2-3长廊美4-53.汇报交流:长廊的“长”(1)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长),我们这组找到的句子是----(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让你们体会到了长廊的长?(列数字)师:700多米呀,相当于80几间教室一字排开呢,够长吗?请你读出来吧。(抽生读)师:孩子们,一眼望不到头哇——一起读。(齐读)(3)总结写法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抓住长廊长的特点让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把它写具体了。列数字这个方法真管用。长廊的“美”(1)廊内的画美。长是它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呢?读读这些句子,让你最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画)作者又抓住几千幅和两幅这两个数字这么一比较啊,让我们感受到廊内的画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有——,有---,有---,孩子们,几千幅画呀———我看大家都迫不及待,想一饱眼福了。看——课件出示画面,师讲述,这是——几千幅画呀!各不相同,真是——(美妙绝伦,美不胜收,真是令人眼花缭乱)(2)廊外风景美长廊的美还不只是里边的画呢!还有什么?(廊外的风景也很美)大家一起读,看得出大家都被廊外的自然美景吸引住了。读到这儿,刚刚你们的问题:长廊为什么有名?能解决了吗?难怪作者说它是——有名的长廊。引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原来介绍每一个景点的景物,也是要讲究顺序的。作者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我们眼前。(二)学习“昆明湖”。过渡:走完长廊,我们跟随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俯瞰整个颐和园,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1.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看到的景色分别是什么呢?用笔做上不同的标记。全体师生讨论交流。(1)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找出关键词圈出来。生活动。(2)生汇报。(3)师:由此可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由近到远)正是他这样有序的观赏,细细的描述,多有条理啊!咱们合作读读这段话。向下看——,正前面——。向东远眺——2.这些景色中,最美的要数占全园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了。3.把写昆明湖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4.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昆明湖很静,很绿)。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昆明湖的美。看,巧用比喻是我们把事物写生动的好方法。课件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6.品“滑”,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师:这个滑字用得真巧妙,它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昆明湖的静。7.指导朗读、背诵。(1)你看,多静的昆明湖!请你读。(2)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昆明湖,透过镜子似的湖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湖上游赏,是怎样的感觉呢?8.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轻轻地滑,慢慢的欣赏——读9.它的静和绿已流进了我们的心里。背诵。(三)学习“十七孔桥”1

一条****涛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