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0-7-20调查对象:XX区XX初级中学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内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原因: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一、社会形势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相对而言,师范专业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在整个社会形成严重的供需矛盾,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我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既要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二、调查结果在访谈中,XX初中的X校长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饱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行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供远大于求。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学校也不是不招老师了。那么,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呢?以下是我对问卷中沈校长的选择所作的分析。1、对毕业应聘生简历取舍的重要因素X校长选择了专业证书和学生干部工作经历。他谈到毕业院校并不重要,但是必须的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另外,他特别强调,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特别重要,他们也非常看重这一项。一般来说,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拥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位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2、对应聘毕业生面试取舍的重要因素这里X校长选择了思想道德品质和课堂驾驭能力。相应的对应了教师教书和育人两个重要职责。思想道德是第一位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最近也会听到,某某面试时会在门口放一个纸团来考验应试者。而课堂驾驭能力则是教师基本的能力。可上的好,谁都愿意听,这是任何人都懂的道理。3、在听等条件下,倾向于选择录用X校长选择的是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他说,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无疑会比较有利,但是我们非重点的也不应该放弃。毕业院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必须从负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追赶,在大学期间不断充电丰富自己,以求在毕业时与重点院校同学的竞争不落下风。另外,非常巧的是,XX初中有多位XX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在谈到他们的表现时,沈校长赞不绝口,更是在调查表上全勾上了满意。小结尽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每年还是有不少教师上岗就业。因此,我们必须在自身方面做到最好,以待检验。本次调查中,沈校长多次告诫说,毕业院校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努力,就应该有战胜他们的信心。所以,在学校阶段,我们必须多方面装备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总之,不管外面环境怎么样,就业讲到最后还在于我们自己,而现在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第二篇: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2009年6月24日8:03:43来源:威海晚报[字号:大中小]日前,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发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287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我市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其中73.4%的大学生愿意为就业而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以求稳为主,择业目标也更加务实。“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主流思想,73.4%的大学生为就业愿意放弃专业,64.3%的人在择业中最看中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单位的选择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目标,分别占了27.9%和26.2%。在薪水期望值一栏中,72.4%的专科毕业生中的人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000~2000元之间,63.3%的本科生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500~3000元之间。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学生应对择业的心态日趋平和,而且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就业。其中,72.4%的人非常关注就业动态,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50.8%的人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

骊蓉****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