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新人教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9万字
约35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名片课标要求: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纲明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甲午中日战争2.主要战役:1894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1895年威海卫战役。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2)直接原因: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拨云见日想一想]1.《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什么?试答提示:《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开设工厂。2.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掀起哪些救亡图存运动?试答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其中资产阶级最为活跃,政治上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经济上的实业救国及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体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3.有的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看做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对此你如何理解?试答提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了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4.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试答提示:义和团运动既有爱国反帝性,又有对清政府的认识不清和盲目排外性。5.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试答提示:在西方列强侵华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从对抗到和好、再到抵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史论要旨背一背(先填后背)](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2)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Step1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微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WEIKAODIAN一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①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思考1史料一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败因何在?试答史料解读:由①表明清朝在对日本的认识上缺乏预见。二①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宁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思想?试答史料解读:①反映出李鸿章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三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向朝廷汇报:“平壤之败,因由寡不敌众,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①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思考3史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有何认识?试答史料解读:①反映出李鸿章过于强调军事装备优劣,犯了“武器决定论”错误。四黄海战后……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此后,舰队只是困守港口,①北洋海军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力量,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思考4史料四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何在?试答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中国放弃渤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