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第41讲宋明理学课时名片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纲明示:宋明理学。[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程朱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思想主张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二、陆王心学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生,才能挽救统治。2.思想主张[拨云见日想一想]1.“三教合一”是不是三教合并呢?试答提示:“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2.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试答提示: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3.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试答提示: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4.“理学”和“心学”是继承的关系吗?试答提示:否。“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史论要旨背一背(先填后背)](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Step1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微考点如何评价宋明理学WEIKAODIAN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考1史料一反映出理学具有怎样的精神?试答史料解读: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①“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②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思考2史料二反映出理学主张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由①可见其重视封建伦理道德,由②可见其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思考3史料三认为理学有怎样的消极影响?试答史料解读:理学毒害思想,戕害人性。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Step2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综合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ZONGHEDIAN[要点整合]1.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压制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2.不同点(1)哲学类别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2)认识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针对训练][2016·肇庆高三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C.王阳明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干内

小云****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