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三十二中国古代政治史 第一篇:高考历史三十二中国古代政治史09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史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2.(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C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号3.(2009年北京文综12)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CA.禅让制B.丰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4.(2009年广东历史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B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县制度5.(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B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6.(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是A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7.(2009年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D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8.(2009年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D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9.(20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C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10.(2009年江苏历史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C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1.(2009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B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2.(2009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13.(2009年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B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14.(2009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D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5.(2009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B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16.(2009天津文综历史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C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7.(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B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18.(2009年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9.(2009年广东历史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D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0.(2009广东文科基础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A.清B.明C.汉D.秦高考21.(2009年浙江自选模块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
小代****回来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