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有所提高。三、主要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钟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5、积极参加三亚市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第一课2第二、三课3第四、五课4单元复习测验5第六、七课6第八、九课7第十、十一课8第十二、十三课9期中复习10期中考试11第十四、十五课12第十六、十七课13单元总结测验14第十八、十九课15第二十、二十一课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17单元复习测验18期末复习19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一、教材分析:《中国历史》第二卷,八年级,描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班级组成。每个单元是一个学习题目,每个学习题目又分为几节课。这一卷由七个单元和二十一节课组成。它由两个班组成:文化班和活动班。每节课都由提示、课文、阅读课文、图片、表格、材料、笔记以及课文中的思考问题、课后练习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文本紧紧跟随课程目标的要求,可视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对于其余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视学生为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规律组织材料。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既要考虑现代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也要考虑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性,适当加强与实践的联系,适当降低知识选择的难度。内容安排注重历史学科的特点,力求克服内容的“难、繁、专、旧”,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和使用相关历史学习资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第二册历史教学任务,努力提高平均分、优良率、合格率,在期末质量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新中国曲折的外交历程。四、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

星菱****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