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6— 高中化学“学科特色活动月”实施方案 ——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和“生活中的化学”趣味实验展示 一、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号召,深化我校化学教学改革,特举办本次化学“学科特色活动月”。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心学科,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我校化学教学虽成绩斐然,但在将抽象的化学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展现化学学科魅力、以及通过实验深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仍有深化空间。本次活动以“实验”为核心抓手,旨在通过技能竞赛与趣味展示,营造“学化学、爱化学、用化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化学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学生层面 1.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通过“生活中的化学”主题,感受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3.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师层面 1.探索以赛促学、以展促教的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2.加强化学教研组内教师在活动策划、组织和评价方面的协作与交流。 (三)学校层面 1.打造化学学科特色活动品牌,展示我校理科教学的雄厚实力与鲜明特色。 2.普及化学安全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校园科创文化。 三、活动主题 格物致知“化”彩纷呈 四、活动时间与参与对象 活动时间:11月1日—11月30日 (其中,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定于11月14日,“生活中的化学”集中展示定于11月21日) 参与对象: 1.全体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 2.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负责活动的策划、指导、评审与安全保障 五、活动内容与安排 (一)前期筹备阶段(10月10日—10月25日) 1.成立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细化方案与命题 (1)制定《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细则》与评分标准。 (2)确定“生活中的化学”趣味实验展示项目清单(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水果电池、大象牙膏、隐形墨水、胶体丁达尔效应等),并完成实验流程设计与安全评估。 3.安全培训与物资准备 (1)对所有参与实验展示的学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并签订安全承诺书。 (2)检查、补充实验室所有仪器、药品,确保数量充足、安全合规。准备充足的防护眼镜、手套、白大褂等安全装备。 (二)活动实施阶段(11月1日—11月25日) 核心活动一:化学实验技能操作大赛(11月14日) 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 形式:分为高一、高二两个组别。采用现场抽取试题、限时独立完成的方式。 内容: 高一基础组:侧重基本操作,如溶液的精确配制、粗盐提纯、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检验等。 高二提高组:侧重综合探究,如物质定量分析、未知物的鉴别、微型实验设计等。 安全要求:参赛者必须规范穿着实验服、佩戴防护镜。评委及监考教师全程巡视,及时纠正不安全操作。实验室配备应急喷淋、灭火器等设备,并有校医值班待命。 核心活动二:“生活中的化学”趣味实验展示(11月21日) 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 形式:学科组为单位,设立多个主题展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互动观摩。 内容: “厨余变宝”区:展示泡菜发酵、蛋白质变性等。 “清洁奥秘”区:展示自制肥皂、水质检测等。 “色彩魔法”区:展示焰色反应、荧光棒原理等。 “能源与环境”区:展示水果电池、模拟酸雨形成等。 安全要求:此为安全监管重点。所有展示实验必须提前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批准,严禁私自增加项目。所有演示学生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对于涉及加热、强酸强碱或产生气体的实验,必须在指导教师近距离监督下进行,并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线。准备废液回收桶,统一处理实验废料。 (三)总结表彰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 1.成果固化:将优秀实验报告、活动照片、视频剪辑成集,制作成果展板在学校大厅陈列。 2.表彰大会:召开专题总结表彰会,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在趣味展示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及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3.反思提升:化学教研室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本次活动月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形成总结报告,为未来活动提供优化依据。 六、活动保障 1.组织保障:工作组统筹协调,年级组、班主任协助动员与管理,确保活动有序。 2.师资与技术支持:全体化学教师参与指导,实验室管理员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3.宣传保障:邀请电教中心教师进行跟踪报道,并通过公众号推送精彩瞬间。 七、预期成效 1.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熟练度得到显著提升。 2.成功营造“化学无处不在”的学习氛围,大幅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产生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实验作品和创意展示项目,部分优秀项目可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4.形成一套成熟的、可重复使用的化学学科活动方案与资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