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市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发言稿今天召开市政府第十五次全体会议暨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总结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对做好第四季度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许多主要指标总体在预期范围之内,有些指标还成为全省很突出的亮点,这是值得肯定的。现在距年底不到70天的时间,完成一些短项指标任务还有很大压力。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以决战、冲刺的精神状态,提振信心,再鼓干劲,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正明同志通报了前三季度政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6县区提供了书面发言材料,市发改委、统计局等12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部门作了工作通报。大家要认真查找各自未完成指标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的会议,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借势图变,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主动权为什么要在年底时讲这个问题呢。因为当前经济发展处在非常复杂的时期。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发展进入到复杂期,各种矛盾交织,政策也在因势而变、不断调整。用“一味药”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和用“一个政策”来解决所有发展症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借势图变,必须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善于认识大势,善于借势而立,善于乘势而上。借势,就是既要借政策之势,又要借发展之势。第一,要借政策之势。当前,国家最大的政策就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能为调结构赢得时间、赢得主动,尽可能减少结构调整对经济带来的阵痛;只有调结构,改革供给侧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增长;只有调结构、转方式,才能实现更长久的稳增长,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调整结构的重点是培育新兴产业,主动力是创新驱动,因而就必须转变过去拼资源、拼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式。“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是大政方针,但怎么稳增长、向什么方向调结构、在哪些方面转方式,这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需要各级政府、各企业、各方面结合实际寻找实现路径。对xx来说,稳增长首先表现在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如果这一指标稳不住,其他的指标就很难稳得住。调结构要向哪个方向突破。这既存在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也涉及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因而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来调结构。我们讲借政策之势,就是要使政策优势转化成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握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如果不对国家政策、投资趋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只是照套照搬照用,就很难把我们自身的问题解决好。xx作为投资拉动型地区,还有许多机遇可抓、许多政策可用,这就看我们是否能够抓住用好政策机遇。比如,张扁高速进入国家ppp项目库后,就可以得到80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还有可能在使用专项基金、车船税补助等方面获得支持,这既有利于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还能降低地方的负担,一举多得。作为做经济工作的同志,不要老认为国家的政策与己无关,一定要借政策之势突变,谁能借得了势,就能举重若轻;如果借不了势,就会举轻若重。这是现实,也是规律。第二,要借发展之势。哪些是发展之势。就是我们现在积累起来的各种支撑要素和外部环境对xx发展的有利要件。比如,xx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高速增长,xxxx年只有13亿元,今年将突破50亿元。高速增长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中国农产品供给进入了一个追求品质的时代,而追求品质的时代是需要企业来实现和完成的,而不是靠千家万户的农民完成的,此时的企业投资农业是有利可图和富有市场前景的。再比如,我们的旅游人次今年将突破2000万,进入了消费拉动投资的新时期,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衍生更多的业态。借势就是要把有利条件和支撑要素聚集好、利用好,实现更大的发展。发言稿,发改委,统计局,市政府,主动权

努力****振宇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