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用心爱心专心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建构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较熟练的对两个量进行判断。体会对应思想、比较思想、正比例关系的函数思想。2.思维目标:判断量与量之间相关联——给数量名称赋予数据并计算——确定比值之间的关系。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用正比例的关系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实例,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理解相关联的量。谈话: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一书中共有160页,请问你读了多少页,还有多少页没读?从刚才说的几个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读的页数变了,没读的页数也发生了变化,读的页数和没读的页数这两个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两种量叫相关联的量。)(二)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素。1.谈话: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有没有不变的量?下面老师与大家一起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前,校领导派徐老师开车去新华书店买《国学经典》一书,汽车以每分钟1千米的速度前往书店,请你根据这一信息,完成下表。2.出示表1,学生独立填写:时间(分)12345678……路程(千米)12……3.学生独立填表:(1)表中有()和()这两种量。(2)()随着()的变化而变化。(3)写出两组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上面的式子写出数量关系式,并标出不变的量:=()(学生汇报时,板书)4.学生汇报。第一个学生可以看着小卷子汇报,第二个学生要看投影汇报。5.看表格:老师读几分学生报路程。追问:我读“5分”的时候,怎么没人回答6千米呢?谁再说一组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三)进一步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素。1.出示表2,学生独立填写:这是徐老师到新华书店购买《国学经典》一书的情况记录表。数量(本)2610112030100总价(元)24教师边问(随着学生的回答)边出示结果。2.独立填空:(1)表中有()和()这两种量。(2)()随着()的变化而变化。(3)写出两组总价与数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标出不变的量:()()=()(学生汇报时,板书)3.学生举例: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四)问:请你找到一组相关联的量,而且这两个量的商不变的例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再板书一、两个关系式。)(五)总结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小组讨论:表1中“路程和时间”,表2中“总价和数量”及“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观察、比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同桌说说,三个例子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说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正比例的关系。(板书y:x=k(一定))请同学们看板书追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应该分几步?学生独立思考,指名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比值是不是一定。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知道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应该分为三步。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商)一定。(六)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同时出示以下六个小题)①圆的周长和圆周率。②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购买汽车的价钱。③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④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⑤购买同一种碳素笔的数量和总价。⑥小学生一般每年都会长高,你的年龄和身高。2.教师口述,学生听题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①《国学经典》一书,读了的页数与没读的页数。(不成比例)②曹沛同学每天读《国学经典》一书,他每天读的页数一定,读的天数与读的页数。(正比例)(七)全课总结: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一只****爱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