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doc 立即下载
2024-03-28
约6千字
约7页
0
4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种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doc

五种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7师本研训:《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五种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2006.12.1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目前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是迫在眉睫的教育活动之一。然而,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这成为了我们实践教育活动的一道屏障,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出发点。实践证明,一位称职的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其中把心理效应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和方法。1层递效应层递效应,又称“登门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是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例1:逸夫是个既聪明而又十分懒散的孩子,但早晨赖床造成上课迟到等坏习惯,使他滑到了倒数第一的边缘。开学前的一天,父亲神情严肃地对孩子说:“从明天起,早晨6:00起床……”“不行,不行!本来7:00起床,现在要提前一个小时,我做不到。”还没等父亲把其他要求说出,孩子就打断了话。父亲一定坚持自己的要求,两人为此而僵持不下。这时,站在一旁的母亲发话了:“我看别的事先搁一下,先做到每天早晨6:45起床,试两个星期,怎么样?”孩子一听,提前十五分钟起床,这个要求不高,允诺一定做到。第二天开始,孩子照母亲的要求做了。两个星期来天天坚持按时起床。于是,母亲又要求再提前十五分钟起床,孩子欣然接受,试了一个多月完全按要求做到。就这样,一步一要求,逐步扩大到改变其他坏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不但坚持每天6:00起床,而且还改掉了其他懒散的坏习惯,学习上也有长足进步。例2: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在1966年进行一项研究性实验:他们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住房前竖立一块“小心驾驶”的标语牌。在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这一要求。由于这块标牌很大、很难看,所以只有17%的居民签字同意竖标语牌。在另一居民区,助手先请求大家在一份赞成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因为这是容易做到而且是有益的小要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签了字。几周后,助手又要求竖一块与前一居民区同样的标语牌,结果55%的居民照办,其依从量是第一组的三倍。例3: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1975年做了更加明确的实验。他代替慈善机构募捐,在对一些人提出募捐要求时附加了一句:“哪怕一分钱也行”;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收到的捐款人数和捐款额比后者多出两倍。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效应呢?因为当人们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对方往往很难拒绝,否则好像太不近人情了,于是在心理上通常他会安全接受。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没有抽身后退的可能,而一个更高的要求又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采,似乎就应顺理成章地接受。再说,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会使人的心理失去戒备,降低了可能出现的心理逆反和对抗,从而容易服从。俗话说:“一口吃不出胖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行为训练也是这样,应该给学生确立呈梯级状的行为目标和规范,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步步登高。教师在运用层递效应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要求的合理性,它必须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容忍。切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要求过多、过高,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抗拒,使他们丧失努力的信心,最后连一个小小的要求都达不到。此外,在确立梯级目标和要求时,还要避免出现所定的梯级太多,每一要求的间隔时间又太近的做法。这样,会让学生有一种明显的“得寸进尺”的感觉,所提要求就很容易遭到拒绝,或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教师在运用层递效应引导学生时,对所提的每一个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切实检查。这样,后一个更要的要求才有实行的坚实基础。倘若不是这样,抓而不紧,最初的要求没兑现就提更高的要求,只会形成要求层递而行为没有改善的局面,教育的效果也难以显现。(事实上,在生活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层递效应。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腐蚀青少年总是从一支烟、一杯酒慢慢引诱他们上钩的。一些学生生活上追求超前消费,也往往是从五元、十元,层层加码开始。如果失去警觉,步步退让,防线不断被冲破,那么,学生的不良思想吕德便会在步步退让中发展。所以,层递效应的负面运用也应当引起重视。)2巴奴姆效应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个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广而告之后,来信纷至沓来。这位心理学家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有两百多人回信感谢,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谁料这位心理学家寄出的竟是内容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您这个人非常需要得到别人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扬,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您;您的想象力丰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五种心理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文档大小:4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