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第3课时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策略情境引导、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二、自主探究1.解决疑惑。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2.求平均数的方法。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见教材P87)。(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请你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3.归纳解题策略。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选手1:(92+98+94+96+100)÷5=96(分)。选手2:(97+99+100+84+95)÷5=95(分)。选手3:(90+98+87+85+90)÷5=90(分)。4.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学生回答)四、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白真****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