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人教版.rar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2.9千字
约4页
0
2.8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案-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人教版.rar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微粒观”,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承认客观事实: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第二阶段:认识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第三阶段:进一步了解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第四阶段: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问题,包括对某些概念的微观理解和对某些宏观现象的原因阐述。这是学生第一次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学生第一次用微观的观点思考宏观现象,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学习内容。上述四个阶段中,第二阶段、第四阶段是教学重点,第三阶段是教学难点。确定第二阶段、第四阶段是教学重点的原因是:学生建立“微粒观”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分子的性质,能够更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并且能够从微观角度深化一些概念,如单质、化合物等。由此可见,学习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应该是本课题的重点。突出重点的方法是: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难见的粒子建立联系,学生通过对这种联系的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微观粒子模型,然后在运用模型去解释宏观现象或理解某些概念,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突出重点时,运用了2个演示实验,下面对2个演示实验逐一进行分析。实验1“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是教材50页的“活动与探究”,如下图所示,这个实验操作不复杂,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氨水易挥发,多个小组做实验时,挥发到空气中氨气会使B烧杯的酚酞溶液也变红。二是学生会重视实验步骤,但是会忽视实验步骤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个实验来讲,对第一组实验的深入分析是思考第二组实验现象原因的基础。所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是学习的关键,因此这个实验不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而是把实验进行改进,变成问题情境,由教师演示。需要说明的是:教材是运用这一实验推导出分子的性质,即此实验是用于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过有关分子的知识,教师只需归纳、整理、总结即可初步建立分子模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将这个实验的功能进行转变,由建立模型变为应用模型。第一组实验:第二组实验:对第一组实验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引入对比的方法,扩大了问题情境的思维容量,要求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具有逻辑性,使学生的分析过程更加严密,所得结论更加确切。实验2“品红固体在水中溶解”是教材49页的演示实验3-2,即将品红放入冷水中溶解。在教材中这一实验的功能是引入新课。这一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现象却可以反映分子的所有性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个实验想象的分析,再次应用微观模型,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分子性质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我对这个实验也进行了改进,将品红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左)和冷水(右)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说明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还可以作为第三阶段分子概念引入的情境,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确定第三阶段是教学难点的原因是:微观粒子是学生难见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抽象难懂的。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去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将情境建立在具体的客观事实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在突破难点时用了4个具体的客观事实,下面对4个事实逐一分析。第一个事实——水的三态变化。18g冰在4℃时融化成18mL水,在1atm下,将18mL水加热到100℃,变成3.06×104mL的水蒸气,体积扩大约1700倍。这个事实说明水分子间隔改变了,水的状态改变了,水的物理性质也改变了。但是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即单个分子无法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分子集体的行为。第二个事实——品红在水中的溶解。无论在热水还是冷水中,品红最终都能完全溶解,成为红色、均一、稳定的液体。这个事实说明品红在水中扩散后,使水的颜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但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品红分子也没有改变,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以上两个事实说明分子是无法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么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第三、四个事实——教材52页的两个化学反应(见下)。图3-12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3-13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教师提示学生引用这两个反应谈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于是建立在具体反应的基础上,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案-全国-2010_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人教版

文档大小:2.8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