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预防医学_.doc / 文档详情
预防医学_.doc 立即下载
2024-07-05
约8.1千字
约8页
0
7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医学_.doc

预防医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医学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标志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的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的人。②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讨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相互依存关系。③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客观和定量地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心身疾病的内在联系与规律。④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施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的预防和干预的卫生服务。预防医学的内容:①医学统计学②人群因素(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妇幼卫生、小儿卫生、老年卫生)③环境因素(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放射卫生学、航空卫生学、社会医学)影响健康的因素:①生物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环境因素④生活方式⑤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意义:1、为医学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2、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然性3、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三级预防策略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预防医学的最终的最终奋斗目标。防治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因素作用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第二级预防称为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意义是对传染病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治流行蔓延,对非传染性疾病诊断愈早,预后较好;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治伤残。三级预防对医学科学和卫生工作的知道意义三级预防为现代科学理论和卫生实践提出了发展方向三级预防是建立现代健康观和维护健康的需要三级预防是指导人们认识健康危险因素和制定控制疾病策略的思想武器三级预防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关系的理论基础疾病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是由特异病原微生物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的传给易感宿主。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3、传播途径:①经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④经接触传播⑤经土壤传播⑥医院性传播⑦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⑧垂直传播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另一个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传播途径。4、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①判断患者感染时期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的期限③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⑤影响流行特征5、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①预防为主②加强传染源的监测③建立传染源预警制度④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⑤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6、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①管理传染源,对患者和病毒携带着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2小时之内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②切断传播途径,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不同,故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③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营养和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可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7、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①建立完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②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③规范医院感染的监消毒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④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及时报告与控制、消毒灭菌与隔离、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的管理、其他)。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发生的突然性2、分布的复杂性3、危害的社会性4、处理的复杂性5、行为的违规性6、影响的长期性10、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措施:1、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2、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3、及时准确的现场处理人类与环境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中可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彼此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命和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人类环境的分类: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的环境③生活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依耐性、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资源环境锐减危机人类生存、有害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预防医学_

文档大小:7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